機器人“女神”背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關系幾何?
機器人“女神”Actroid-F
在對機器人“女神”漂亮外觀以及強大功能的感慨之余,你是否會想到,其背后的實現邏輯和過程是怎樣的?機器人“女神”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耀眼展現,如今火熱的大數據技術又是如何助其一臂之力的?
從人工智能的概念正式提出到發展至今,已有的常用的人工智能方法包括人工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知識表現、智能搜索、模糊邏輯等。然而要想使這些方法具有優異的表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前提是擁有足夠多的數據樣本和強大的計算能力。這在人工智能出現的早期,是很難實現的,因此,人工智能多年的發展多停留在微創新階段,而難有大的突破。
如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或許能給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提供新的助力。
以機器學習為例,機器學習的目的是從數據中自動分析并獲得規律,并利用規律對未知數據進行預測。目前廣泛應用的例如互聯網搜索、垃圾郵件過濾、機器翻譯、在線廣告、手寫識別等都是機器學習的簡單案例,但智能化的機器學習實現難度相對較大。尤其是與人溝通的場景的龐雜性,要求預設的條件較多,機器識別的過程中對于模糊性的問題會有紕漏。
對于數據的處理占用較多時間和資源,這個瓶頸制約了人工智能的發展。
目前,國內外各類大型網站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的商品交易、搜索、社交、個人情感等數據。大數據技術已能夠有效地對一些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價值密度極低、本身快速變化的數據有效和低成本存取、檢索、分類、統計。甚至可以有效地對收集和擁有的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進一步挖掘大數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而智能化一大難題就是對紛雜的場景反應的精準性,人工智能若不依托于大數據,將難有作為。
有趣的是,科技界也崇尚“禮尚往來”,這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兩者的彼此交互下體現的淋漓盡致。有業內人士表示,人工智能多年的研究成果同樣可以進一步促進大數據的發展。譬如自然語言語義分析、信息提取、知識表現、自動化推理、機器學習等,這些技術目前正在逐步地應用于大數據技術的前沿領域,挖掘大數據蘊含的規律和價值,從而為人類決策提供支撐。
除了常見的購物、視頻推薦和社交圖譜等,近來炒得火熱的GoogleGlass、無人機技術也都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大數據領域的成功應用。
去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棱鏡計劃”其實就是一個大數據應用的大型實驗,其工作原理,就是人工智能系統通過“關鍵詞+發生規律”不斷對產生的大量電子痕跡、蹤跡、軌跡進行搜尋與分析。這里的“關鍵詞”不僅是人們在網上鍵入的文字,還可以是聲音或圖像(現在的技術,將語音轉化為文字并不困難,我們已經熟悉的SIRI等應用都是這個原理)。普通的語音不僅可以通過電腦程序還原成文字,甚至一些帶有個人獨特色彩的用詞規律與音頻特征也能被記錄。“棱鏡計劃”的人工智能程序通過對大量實體與虛擬世界的電子痕跡、軌跡、蹤跡進行分析,從中找出與一般人日常生活規律不符的可疑點,并對可疑點進一步深入跟蹤,以此發現問題或者排除可疑可疑人員。
如今,人工智能已經在不斷為人類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但其本身蘊藏的潛力在大數據的幫助下,還可以實現更深的挖掘,不僅如此,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更會給人工智能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相關文章
大數據、5G 和手術機器人正在改變醫療保健
技術進步帶來的每個部門工作效率的巨大提高也使醫療保健部門受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服務和機器人幫助手術的引入已被證明提高了衛生部門人員的工作能力。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有助于減少維護記錄和向患者及其熟人傳遞信息等瑣碎任務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