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智能交通的未來
智能交通總會涉及一些信息技術。可眼下流行的“談智能交通必然信息化”實在令人納悶:除了信息化,我們還能為智能交通做點別的嗎?
股市是信息化交易,電大是信息化教學。涉及交通,一張舊船票也含信息但不夠化。列車調度室和機場塔臺信息量夠大,受眾又不夠化。所以信息化應具備為廣大受眾快速處理大量信息的平臺,如即時路況信息或GPS導航系統。
此類軟件技術針對常規交通的擁堵、導航或停車等問題挖潛補漏;相當程度地方便了車友,疏緩了交通,也因此大受追捧。然而大凡軟件總缺少硬功夫,這兩米寬的車、五尺高的人,虛擬空間容不得,城市又容得幾何?
關于未來城市和交通,國際上早有人性、智能、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及交通導向發展(TOD)等理論。現在這些經典都OUT了,代之以時髦的信息化。上海的規劃由“攤大餅”改良為“攤特大比薩餅”,添加少許綠化再灑滿調味信息。曾首創單雙號限行并被北京效仿,可惜既缺人性也少智能更不可持續。
好在基于人性的公交優先政策早已深入人心,公交專用車道普及各大城市。公共交通又稱大眾交通,包括客機、輪渡、軌道交通、大中小公交車甚至空中纜車等按固定路線售票運營的交通工具。與之對應的是私人交通(私家車、飛機、游艇)和半私人交通(出租車、船)。
我們認同客運交通的本質在于人、載具、通道的矛盾與統一,對于城市或城際交通而言就是協調人、車、道三者關系。不過請進一步,這種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兒?請再進一步,主要矛盾是否因交通方式而變化?
常規交通以私人交通、半私人交通為主流,人車一體,萬車萬駕線路自由,私家人/車日增與公共道路的矛盾必然逐漸突出,弱序易堵,終至路不敷車。其實道路也越修越多越寬越長,擠占大量農田綠地。可是各路段時段的車流量并不均衡,因此需求路況信息以便繞過堵點。GPS導航也以自駕者為主要服務對像。被優先的公交車因線路固定反而受益最少。
軌道交通是百分百的公共交通,車與道統一調度,強序無堵;人與車/道的供需矛盾上升為主體。地鐵、高鐵等造價高、工期長,系統陳舊、線路僵硬,更離不開常規交通接轉配套。盡管車/道暢通又難免站點人滿為患,如早晚高峰時的地鐵站以及春運期間的火車站。
航空客運除少數專機外也是公共交通,飛機與航道統一調度。上述公共交通的信息化僅限于場站、機艙或車廂內部以及訂購票系統,其調度或導航系統通常是保密的,也就是排斥信息化的。
我們由上述實質現狀的對比不難看出,解決人/車VS路的矛盾面臨限車或擴路[FS:PAGE]的兩難選擇;而協調人VS車/道的關系,只須單向主攻車/道網絡——其中不乏人性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天地。
地球資源只能限制私家車發展已成共識。智能化潛質低(獨家管見)更使它丟了競爭未來主流交通的關鍵一分。當然常規交通轉向配角也有美好未來;如國外流行的P&R。限量的私家車及出租、商務、禮賓、旅游車享受VIP路況;貨運、工程、消防、救護等專用車輛仍非軌道交通可取代。
軌道交通快速、大運量,擁有專用路權及可持續發展空間,更具智能化潛質,勢必取代常規交通成為未來城市、郊區或城際的主流公交方式。當然,軌道交通亟待改進網絡覆蓋、線路配套及綜合自動化系統;提高服務水平、效率和性價比,吸引自駕者心甘情愿的改乘公交。
總之,綜合交通網絡的硬件設計和實施比信息網絡難得多,也因此更具研發潛質和前景。今借《交通論壇》一角參與保麗霞的討論,不管志同道合還是殊途同歸,我們愿和大家一起探索未來交通之路。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