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太空館展示未來的物聯網世界
太空家園館為我們展示了這樣的藍景:20年后,大到橋梁,小到冰箱都安裝有感應系統,物體能與物體“對話”,整個社會實現智能化管理,達到“智慧”的狀態。
科技發展了,可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到那時,交警、氣象播報員、保姆、園藝工作人員可能都要“下崗”了,不信咱們一起去看看。
核心:物聯網
想要知道20年后的生活,你必須先了解一個新技術:物聯網。
提起互聯網,大家都認為,它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今后的20年,將有一個新技術打開另一個新時代,它就是“物聯網”。
物聯網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把整個城市中所有人和物都納入到了互聯網中。
當然,這需要借助紅外感應器、衛星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
到那時,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物品都可以進行“交流”,信息能隨時隨地傳達,整個社會達到“智慧”的狀態。
場景1
冰箱自動通知超市送貨
“有人在嗎?這是您家里需要的牛肉。”
中午,張凱在家里看電視,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超市服務人員上門送東西來了。
原來,他家里的牛肉塊吃完了。通常情況下,張凱冰箱里都放有5斤牛肉。一旦牛肉少于1斤,冰箱將自動發送信息到指定超市內。
超市售貨人員收到信息后,將主動送貨上門。
20年后,物聯網普及后,張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冰箱能和超市售貨系統“對話”,幫他代購生活必需品。
送走超市送貨人員,張凱去客廳看電視。
他瞥了一眼東面墻壁上的自動監控系統,上面提醒:葡萄已腐爛,請及時清除。
最近他一直挺忙,沒顧上吃水果。
“房間內陽關充足,請關閉頂燈。”張凱看了看,下一條信息是這。他走過去,將房間內的燈關閉。
整個房間,都置于一個智能感應系統之下。室內溫度、通風情況,時刻被智能化的機器監控著,并隨時顯示在電腦屏幕上。
場景2
永遠不會堵車,交警也要“失業”
“前方有障礙,請減速慢行。”吃完飯,張凱開著車,去學校看女兒。汽車忽然接到這樣的指令。道路上,沒有紅綠燈,沒有交警。信息是由衛星監控系統發出的。
“請將速度提升至50碼,快速通過交叉口,東西方向有一輛車將放慢速度,1分鐘后將通過交叉口。”汽車顯示屏上,又出現這樣一條信息。
這也是“物聯網”帶來的新生活之一。,衛星時刻監測著整個城市的交通網絡,并隨時自動指揮交通。
它監測到,東西方向也有車輛將通過交叉口,因此傳送信息到車上,提醒張凱加快速度。有了這個系統,城市將不再會發生堵車,也不會有車禍。
智能交通利用信息技術,還能隨時提醒你是否超速,何時需要加速,前方是否有障礙……
“即便是交警24小時值班,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張凱常這樣慨嘆新技術的發達。
當道路上不再需要紅綠燈,車輛識別系統自動接收路況信息,交警這份職業,也變得沒有那么重要。
場景3
央視氣象
播報員光榮“下崗”
32歲的張娜最近有點郁悶,她下崗了。
“2分鐘后,有小雨,請備好雨傘。”她走在路上,忽然前面發出“嘀嘀嘀”的預警提醒。
抬頭看,在十字街頭大樓的5層處,一個巨大的顯示屏上,顯示出了這樣的文字。
原來,衛星監測到的天氣情況,通過網絡,可以隨時發布到街頭的電子顯示屏上,人們走在路上,能及時獲知天氣信息。
想知道下一刻的天氣,人們不再需要上網查詢,不需要坐在電視機前看天氣預報,走在路上,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電子顯示屏,它們時時提供著最新的資訊。
“什么都讓互聯網管了!”張娜忍不住發了一句牢騷,《天氣預報》都沒人看了!
物聯網技術實現后,整個城市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城市街頭遍布的顯示屏是智能管理系[FS:PAGE]統的重要終端。
場景4
植物生長狀況也可以監測
“其他植物正在吸取植物正常生長營養,需及時清除”、“綠藻阻礙水中氧氣獲得,請及時清除”。
張娜回到家中,發現電腦顯示屏上,顯示這樣的信息。
見此,她輕輕一摁鼠標,發出信息后,機器人園藝工迅速去清除雜草去了。
智能化時代到來后,張娜的生活有煩惱也有歡樂。歡樂的是,她的生活越來越輕松了。
她不再需要雇用保姆和園藝工,隨時查看花園里草木的生長情況。智能管理系統,隨時通過電腦播報這些信息。
花草生蟲時,電腦還會自動讓機器人噴灑藥物去。她的生活就這樣被打理得井井有條。
場景5
地震將能提前預測
智能化時代,不僅整個城市處于智能狀態,地震、火山爆發也很有可能可以提前預警。
自汶川地震以來,人們對地震的預測水平越來越關心。
現在的技術,尚無法達到能夠準確預測地震,但未來的智能感應系統或許可以做到。
專業人員研究發現,在發生地震前,震中上空大氣電離層電子濃度往往會發生急劇變化。
因此,權威專家認為,跟蹤大氣電離層電子濃度的變化可預測地震的發生。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個根據大氣電離層變化來監測地震的探測試驗站。
理論上,今后的衛星感應系統,可以通過對電離層異常狀態的監測,有效地預測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自然災害,做到提前預警,服務人類。
物聯網市場比互聯網市場大30倍
物聯網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被提出。
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
此概念一經提出,即得到美國各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有分析認為這一構想極可能上升至美國的國家戰略。
有研究機構預計,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這一技術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市場,要比互聯網大30倍 。
相關文章
世博會門票采用自主密碼技術
正在生產中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門票,要想“造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蘊含了非常高級的加密技術,防偽等級被市質監局26日公布的地方標準《世博會電子票務系應用規范》(以下簡稱“標準”)規定為等同人民幣級別。
世博會八大看點:從物聯網到三網合一
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部長周衛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世博會將集中展示創新亮點,從當前最受關注的“物聯網”技術、“三網合一”,再到高速無線寬帶應用,都有許多技術創新,展示著未來信息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周衛東指出,世博信息化...
世博會將展現多項物聯網技術商業價值
RFID、傳感網等技術近幾年猶如電子商務一樣快速席卷了全球,使用過的人對這個新生事物都投以了關注的目光。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寬,從物流到零售品,從醫藥到食品,離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近。
組圖:世博會中國館物聯網
智能交通提高世博會游客出行效率
智能交通系統(ITS)是將先進的信息、電子通信、自動控制、傳感器技術、運籌學、人工智能、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等有效、綜合地運用于整個交通服務、管理與控制,建立一種大范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運輸綜合管理系統和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