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醫學”有望造福廣大患者
正在上海舉行的第七屆上海國際呼吸研討會上,首次進行了物聯網醫學應用交流,圍繞慢性氣道疾病、肺癌和呼吸危重病急救醫學等重點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大會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白春學教授在國內首倡“物聯網醫學”,并計劃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肺功能監測儀。
所謂“物聯網醫學”,是把多種傳感器嵌入和裝備到醫療行業的設備中,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醫院、病人與醫療設備的整合。隨著電子醫學興起、無線傳感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出現,新生的物聯網醫學有望漸漸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白春學教授稱:“互聯網醫學可以用于肺功能、睡眠狀態、心電圖、血糖等的連續實時監測,實現對患者突發狀況的及時搶救和個性化醫療,并明顯地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就診量。”
據介紹,物聯網醫學將可能改變未來社會的就醫模式:在將來的整合超大智能型網絡中,存在計算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集群,對整個網絡內的醫生、病人、設備完成實時的管理和調控,一個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將有條不紊地運行。
第七屆上海國際呼吸研討會是亞太地區學術水平最高的國際呼吸病會議之一,吸引了約200名國外呼吸病、胸科領域專業人士和眾多國內專家與會。
相關文章
我省兩家智慧醫院“慧”及眾多患者
在我省,在杭州,患者從踏進醫院門口掛號開始,就診、付費、配藥、住院、離院后的服務……都在不知不覺中享受著智慧醫療帶來的高質高效、便利輕松;越來越智慧的電腦、網絡、醫療設備……正越來越多地造福患者。
"物聯網醫學"將成發展趨勢 改變現有模式
慢性肺病患者需定期隨訪,如在家里安裝肺功能監測儀,每天將數據傳給醫生,醫生通過數據判斷給出防治意見,可大大節省就醫的成本。昨天,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 “第七屆上海國際呼吸病研討會”上,專家表示:這種全新的“物聯網醫學”...
傳感器制作智能藥丸 提醒患者按時服用
“云加端物聯網醫學”基地落戶省人民醫院
所謂“物聯網醫學”,是把多種傳感器嵌入和裝備到醫療行業的設備中,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醫院、病人與醫療設備的整合。
專家提出“物聯網醫學”新概念
在10月17日閉幕的第七屆上海國際呼吸病大會上,由大會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學教授首倡的“物聯網醫學”引起與會者廣泛關注。它將現有“病發后到醫院”的被動治療模式改為“及早預警和及早主動治療”的現代醫學模式,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