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產業應用面臨重重問題亟需引導
華夏物聯網訊:無錫物聯網博覽會上,參展企業有200多家。聯通展出了號稱已經賣了兩萬輛的榮威3G智能汽車,中國電信則展出了山洪預警系統和物聯網農業等應用,中移動的物聯網超市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體驗。此外還有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等。
“到今天為止,我在無錫還沒看到真正投入大規模使用的物聯網應用項目。”10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上臺演講的第一句話,就給熱情高漲的各路聽眾澆了一瓢冷水。
“前天國家科技基金委的一個代表團在上海做報告,我跟他們匯報一個汽車物聯網的實驗。領導說,你能把全國兩千輛車子物聯網起來,我給你在全國開表彰大會。”何積豐院士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佐證他關于國內尚無大規模物聯網應用的論斷。事實上,何積豐此番點評恰巧撓中了物聯網熱潮中地方政府們的癢處。
過去一年,以長三角的無錫、蘇州、南京、上海等地政府為代表的地方政府紛紛提出了一大批物聯網的應用示范建設項目,希望以應用示范帶動本地的物聯網產業發展。
按照無錫政府剛剛公布的消息,無錫“機場安保”、“智慧水利”等12個應用示范項目,已經完成一期工程;“感知環保”、“感知電網”、“感知交通”等27個民生型應用示范項目正在抓緊建設。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項目真正完全投入使用的還不多。許多地方在真正推進物聯網的應用示范后才發現,物聯網很像一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有時上億資金砸下去,可能還看到太明顯的效果。
傳感器是物聯網應用項目建設最起碼的投資,但中國的傳感器芯片80%都依靠進口。在傳感器制造方面,日本村田制作所、羅姆半導體、美國的泰科電子等大型元器件制造商仍然牢牢占據著產業鏈的制高點。
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糜正琨告訴記者,目前在終端的成本、傳感器的供能、材料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反映在技術上需要很高的IC設計工藝,目前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整體還達不到這么高的工藝水準。
據業內人士透露,某地想利用物聯網技術來監測當地水質,但生物方面的傳感器國內沒有生產能力,只能依靠進口,一個傳感器40萬,最后項目只能擱淺。
除了燒錢,物聯網應用有時還未必能帶來實際的效益。“我們(南京郵電大學)的圖書館跟我提出要搞RFID物聯網,一本書貼一個RF[FS:PAGE]ID標簽,成本是兩塊二,我們有兩百萬本書,那就是要四百多萬塊錢。”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朱洪波(博客)告訴記者,“我跟他們說,你貼RFID干什么,多加幾個勞動力就不行了嘛,這樣搞物聯網,從性價比看并不值得。”
“如果不能降低能耗,提升效率,那物聯網就是白扯。”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劉南杰也如是認為。
“中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處于種子的前期。”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鄺子平判斷。他同時向記者坦承,他看了很多物聯網方面的公司,但一個沒投。
事實上,過去一年當中真正有VC投出去的物聯網項目,可謂屈指可數。前來無錫參加本次博覽會的德同資本等風險投資公司也告訴記者,至今為止都沒有投過一個物聯網項目。
“物聯網標準太多,太分散。”鄔賀銓說,光專用的標準,美國交通運輸部有自己的標準,歐盟有汽車通信聯盟,制定了歐通用車載通信標準。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數字醫療、智能家居(光中國就有E家家,閃聯)相關的標準化組織就有好幾個。
“物聯網的難度在于跨了不同領域。”鄔賀銓說,物聯網應用的多樣性,很難有一種技術適應所有的物聯網應用。
物聯網標準的復雜性,導致出現了很多五花八門的物聯網。
朱洪波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有個沙發廠找他,說要在沙發里嵌個傳感器,做物聯網沙發。
“現在物聯網很亂,大家覺得門檻低都在做,什么都叫物聯網,物聯網空調的廣告早就打出來了,如果這樣下去恐怕會出問題。”朱洪波說。
南京郵電大學正和海南省合作實施智慧海南,參與項目的劉南杰告訴記者,海南在車上安裝RFID卡,以方便對車進行管理。但車開出海南到了其它省份,RFID卡就派不上用場了,因為各地的標準不一樣。
“如果不統一標準,物聯網不但不節能減排,還增加大量浪費。”劉南杰認為,現在物聯網是雜草叢生,沒有一個草能一統天下,需要像秦朝統一六國一樣的,要書同文,車同軌,政府應該建立一個能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建立一些規則標準。
“物聯網和當年的互聯網不一樣的是,當年互聯網技術美國已經有很成熟的技術和標準了,不再需要中國政府去制定,而現在物聯網全球還沒有成熟的技術和標準,中國方面需要政府去推動。”鄺子平在大會的演講上指出。
他認[FS:PAGE]為,目前國家示范作用在物聯網方面遠遠不夠,在互聯網時代中國的骨干網建設都是政府項目,比如金橋工程等,“如果沒有政府的大量采購,中興華為這些公司等不到民間互聯網市場高漲。”鄺子平表示。
此外,在政策法規上。互聯網產業,政府制定游戲規則,規范市場,讓大小企業公平競爭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域名的注冊、網游的管理等等,對行業健康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有關物聯網的標準,政府應該起主導作用,這也是南京會議上各方達成的一致。朱洪波告訴記者,去年上半年,南郵啟動了智慧校園計劃,將校園里的幾十種服務統一到一個云平臺上,學生手中原來的飯卡、交通卡、借書卡等幾十張卡,現在統一變成一張RFID卡。“如果不強制誰都不愿意跟別人共享,但這只能靠政府來推動。”
等待物聯網的尚德
“中國的物聯網產業現在就是缺一個尚德,缺一個施正榮。”德同資本邵峰說。他希望能在物聯網行業發現一個像尚德一樣帶動中國整個光伏產業的企業。
事實上,物聯網造就下一個尚德的機會,無處不在。
本屆博覽會,物聯網冷藏疫苗車成了眾人聚焦的明星。寧波凱福萊特種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建浩告訴記者,這種采用了物聯網理念的新式冷藏車能夠很好地解決讓國家頭疼依舊的疫苗運輸問題。
由于疫苗通常需要全程冷鏈運輸,因此對疫苗運輸途中狀況的監控,曾是讓防疫部門十分頭疼的問題。生產疫苗的廠家出廠包裝上統統貼上RFID標簽——上面將存入疫苗的生產時間、生產批次、生產廠家,在疫苗裝入物聯網冷藏車后,司機可以輕易地讀取這批疫苗的情況,例如“編號為1962的貨物于10點59分51秒裝入疫苗車”。通過這一技術可以輕易地實現疫苗產品的可追溯性,從而在產品出問題時輕易找到問題的責任人。
在全程運輸過程中,車內的傳感器將會對整個疫苗的運輸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包括車內溫度、汽車行駛狀況等,從而保證疫苗的安全。
這些看似簡單的物聯網應用在和傳統行業結合后,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商機。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看來,中國目前發展物聯網正是要選擇一些較容易、較成熟的項目打開突破口,讓老百姓盡快感受到物聯網帶來的變化。
在過去一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幾大運營商都成立了技術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負責物聯網業務的開發[FS:PAGE]。
記者從中國電信了解到,電信正在推出自己物聯網汽車項目——在這一計劃當中,通過和汽車廠商的合作,車內將被裝上為數不少的傳感器,并實時監測汽車的胎壓、溫度、行駛狀況。
在這些物聯網應用項目中,電信運營商往往起到了網絡建設的功能,為物聯網提供基礎設施,但在實際運營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民間SP(電信增值業務提供商)的配合。以物聯網汽車為例,用戶需要借助一個SP提供大量的后臺信息處理能力,并為他們量身打造一套服務,這需要一些懂得汽車行業的創業者進入什么時候才會出現風險投資商爭先恐后投資物聯網的情況呢?鄺子平認為,要等到民間力量像互聯網公司一樣百花齊放那一天。
在曠子平看來,物聯網對于VC們來說仍然是充滿金礦的一個行業,目前國家正在大舉投入物聯網,目前沒有人懷疑這一產業的潛在市場規模。但之所以持觀望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行業的高度不確定性。
曠子平舉例談到,一個行業的發展一般都有一定的周期規律,在早期互聯網剛剛興起時,第一批投資進去的VC項目大都沒有收回成本,目前物聯網概念剛剛起來,大家也必須警惕這種狀況重演。
與此同時,目前物聯網的統一標準還遲遲沒有出臺,這在VC們看來會是一個比較大的風險,因此他們普遍對物聯網項目繼續觀望。
標準之痛
談到物聯網的標準,正中朱洪波的心思。此前一天,南京郵電大學主辦的全國泛在網與物聯網技術標準研討會,其主題便是探討如何來統一和規范物聯網的標準。
物聯網的標準是什么?恐怕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
在10月27的南京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參照歐盟對IOT的分法將物聯網分為識別技術、網絡發現技術等9大門類,每個技術又都涉及相當多的國際標準組織,包括ISO、ITU、IEEE等等,相關的組織多達幾十個。此外,還有很多工業組織和聯盟也在做。
這樣的前景讓人心動,業內普遍認為,一旦機遇成熟,物聯網界也很可能產生出一批像神州泰岳這樣成功的SP。
一批看中物聯網前景的創業者,已經迫不及待地涌入這一領域。
韓松就是其中一位,這位在美國待過11年,在美國甲骨文公司工作過7年的軟件人才,在國內風起云涌的物聯網創業大潮興起后毅然回國。
去年韓松在無錫開辦了一家名為“紫荊花信息科技”的軟[FS:PAGE]件公司,并被評為無錫“530”創業計劃的A類項目,并獲得了無錫政府數百萬元的獎勵資金,以及數百萬元的政府風投資金。
韓松告訴記者,目前無錫給它提供了很好的創業氛圍,目前國內大量新建的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都需要后臺軟件支持,因此韓松的團隊開發的后臺系統,得到了大批物聯網項目的青睞。
物聯網概念的持續火熱,帶動了更多的社會資源進入這一行業,一批成功的創業者,很可能就在這里面升騰。
曠子平同時預測,國內物聯網第一批成功的企業一定來自于B2B行業,即不面對最終消費者,而是專注于行業應用,例如為政府工程服務。不過,曠子平同時強調,B2B業務在中國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是非常大的,例如為政府工程服務的物聯網企業,要有能力協調好各方的關系,在這方面,VC和企業都要有所準備。
綜合互聯網發展的經驗,曠子平認為第一批成功的物聯網企業很可能是做系統集成的,即整合各方的物聯網資源,提供綜合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而并非純技術企業,這和當年的互聯網明星亞信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相關文章
物聯網標準推動產業發展
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兼容相結合,聯合制定我國物聯網標準
張琪教授演講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包括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標準先行,加快制定移動支付的標準勢在必行,有關RFID的制定情況,堅持聯合、加快發展,搶占制高點。
物聯網標準工作刻不容緩事關國際話語權
物聯網作為當前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其標準制定工作受到廣泛關注。在今天的“泛在網/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多位專家指出,我國應加快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工作,以掌握在該領域的話語權、推動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