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積豐等專家認為 物聯網從開始就得“冷思考”
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博覽會日前在江蘇無錫落幕。這是我國物聯網行業首個也是目前為止規格最高的展會,由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在博覽會同期舉行的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等專家給熱得發燙的被稱為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的物聯網產業作了冷思考——“物聯網的確前景廣闊,但在我國屬于剛起步階段,目前從技術到體制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因此不要盲目地預估效益能很快產生,“十二五”期間能打下小的基礎已經很不容易。”
何積豐院士分析,在整個物聯網產業鏈中,傳感器等硬件將占8%左右的份額,網絡傳輸、集成和服務占20%-30%,實時監控占20%,增值應用和服務占50%以上。在我國,感知與識別中“精確定位”的問題還沒解決,傳感器芯片80%都依靠進口;網絡傳輸中異構網絡的融合、網絡堵塞問題始終存在;處理上異構數據融合、數據密集型計算更是比較薄弱。物聯網是跨行業的綜合性產業,各自為戰、單兵突進根本無法做大,反而造成資源浪費、形成壁壘。因此政府部門應及早制定規劃,統一標準,出臺政策引導資源合理布局。
如何做?成立產業聯盟是好辦法。各個產業鏈環節成立產業聯盟,按照先易后難、先小后大、先民生后重大基礎設施的順序做,不能分散。從行業看,交通、醫療、電網是突破口,因為這前兩個行業是民生行業,智能電網是國家重大戰略基礎設施。只有給老百姓帶來真正的便利,物聯網才能落地。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標準。物聯網的標準是什么?目前恐怕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物聯網可分為識別技術、網絡發現技術等9大門類,每個技術又都涉及相當多的國際標準組織,包括ISO、ITU、IEEE等等,相關的組織多達幾十個。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趙厚麟表示,目前物聯網國際體系尚未形成。我國首先要建立起國內產業的統一標準,而不是企業各自“建標為營”,應從自主標準制定、核心技術研發、產業配套等多個環節加強建設。應該抓住這個“同時起跑”的時機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推動,努力使我國物聯網成為國際標準,從而占領全球物聯網產業的制高點。
相關文章
“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的冷思考
日前,有關部門公布了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這標志著一場大規模的智慧城市升級運動已經拉開帷幕。據報道,目前我國所有的一線城市、50%以上的二線城市,都已經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有關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智慧城...
何積豐談物聯網人才培養
華夏物聯網訊:12月17日消息,由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主辦的物聯網技術與人才培養研討會于昨日在大連舉行,中科院院士何積豐圍繞物聯網技術發展前沿與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發表了高屋建瓴的專題演講。
何積豐院士:物聯網中的若干問題
華夏物聯網訊:2010年10月28日-30日,第一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博覽會暨第一屆中國物聯網大會在無錫召開,華夏物聯網作為的會合作媒體全程參加了大會并對大會做全景報道,以下為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教授精彩演講。
專家認為物聯網從開始就得“冷思考”
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博覽會日前在江蘇無錫落幕。這是我國物聯網行業首個也是目前為止規格最高的展會,由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