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韻潔:不能在未來網絡上喪失話語權
11月29日,被譽為中國信息通信業“財富論壇”的第九屆中國信息港論壇在廣東東莞隆重舉行。來自行業主管部門、通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信息增值服務商以及專家學者等400余人將圍繞“新應用 新網絡 新終端 新模式——新電信服務新時期”的主題展開深入研討、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為大會作主題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非常高興在這次會議見到很多老領導、老朋友、老同事,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題目過程主持人已經講了,我分兩部分講:第一部分,三網融合的一些情況介紹。
今年三網融合已經正式啟動,未來幾年三網融合大概要全面鋪開,對電信領域來講應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三網融合的內涵是什么?三網融合要解決什么問題?要達到什么目標?這里面有什么風險?我個人認為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我講個小插曲,十多年來大家一提三網融合都有一個概念,都覺得是很迅速的問題,但是不是很迅速?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在今年啟動三網融合之前,去年張德江副總理專門請八位專家在國務院開會,聽取八位專家的意見,八位專家都是這個領域非常有影響的專家,發言時候都要談談你對三網融合內涵的理解,但是八位專家講的幾乎是八個樣子,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在三網融合方面。我們還有一些問題,國外沒有三網融合這樣一個提法,國外只有網絡融合的概念,我們國家提的三網融合跟國外網絡的融合的概念應該是一致的,我認為網絡融合的內涵就是從分離的網、分離的業務演進到統一的融合的網絡提供各種綜合業務。
大家都認為三網融合就是電信業務能經營廣電業務、廣電部門能經營電信業務,如果這樣理解三網融合,就是全業務牌照的發放,干嗎叫三網融合?所以肯定不是全業務牌照發放的概念。網絡融合的領域,大家都說是體制造成的問題,但是有技術問題沒有?技術領域融合的挑戰還是很多的,包括承載層的融合、接入網、移動固網融合、終端應用等各個層面,融合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做完的,會伴隨著整個信息網絡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的奮斗目標。從ISDN、BFDN到90年代互聯網,都想提供綜合的多業務,但是這些歷程都沒有達到目的。目前NGN定義當中第二條又提出NGN必須是網絡融合,包括電信業務在內的所有業務,NGN要提供所有的業務,又是一個融合的概念,可見融合是電信界、IT界棄而不舍追求的目標。
三網融合要達到什么目標?要解決什么問題?我個人認為要解決最重要問題就是豐富的視頻信息內容和非常大的網絡用戶資源,用戶網絡資源大概15億多,而[FS:PAGE]且視頻用的資源越來越成為信息能源的主體,這兩個主體是分離的,互相不能共享,這就造成極大的浪費。要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有體制上的問題,但是過程也講了,體制問題解決以后網絡上有問題沒有問題?我下面介紹一下網絡方面的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從電信業來講,我要提供廣電業務,將來如果放開了,電信業可以做有線電視網,那怎么做?我是建個廣電的網,還是廣電建電信網,如果這樣理解網絡融合,那我們國家要造成巨大的浪費,解決的唯一途徑就是電信網和廣電網都通過自己的改造提供一些綜合業務,達到網絡融合的目標。
另外一個目標,要形成新的產業價值鏈,通過創新,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但是要給用戶提供方便、快捷、實惠的服務。AT&T是全球大的電信公司,從5個業務、5個網已經完成了5個業務統一到一個核心網,這是已經完成的工作,因為后來把移動重組,現在跟移動網的融合也開始了。大家都知道,21世紀的網絡目標就是把五個業務、五個網統一到一個網。地區網絡融合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呢?設備的投資節省了30%,能耗解決了55%,中華電信一個省有八個網,由八個網演進成三個網,現在已經完成了,現在要從三個網演進成一個網。中國聯通在1999年重組時候,當時規模很小,按照網絡融合的概念把五個業務按照一個網設計,原來設計時候根本沒有考慮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開通以后就不用再建數據網了,在原先平臺上,利用一個月時間就可以提供。在SARS期間,衛生部需要在全球31個省建立視頻數據語音指揮調度系統,用多長時間呢?15天之內全部開通,這就是網絡融合以后帶來的好處。剛才講的是承載網,業務控制面的融合大家都是有共識的,從分離的控制到統一的控制。核心網是融合的,業務控制是融合的,數據庫是融合的,跟IBM講的全球融合的理念都是相近的。
我為什么講這個事情呢?我們國家在IMS上趨于保守,啟動比較慢,好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已經啟動了這樣一個政策,盡管慢,如果做好了,還會加快進程。尤其中國移動寄希望于LTE早一點能夠部署,但是LTE沒有話音,只有通過VOIP提供語音,IMS網絡架構沒有成熟,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在IMS方面,我覺得我們國家啟動比較晚,我個人建議運營商應該加快這個領域的進度,不要等什么技術、什么標準、什么問題都解決了以后才開始做,如果這樣創新的機會我們永遠也得不到。固網和移動的融合我不講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溫總理去年聽專家匯報,本來讓我匯報物聯網的應用,我專門抽了一點時間[FS:PAGE],提了一下建議,提建議時候,這個建議的主意移動會不會同意、聯通會不會同意我是有顧慮的,什么建議呢?今后凡是新建的住宅,建議由建設部門能夠把光纜鋪上去,將來由物業進行統一逐級管理和建設,就像這張圖一樣,所有運營商都接到小區里,因為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沒有好的解決辦法,2004年下一代網絡時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提出NGN的用戶可以選擇不同運營商,今天選擇中國移動,明天可以選擇中國電信,如果兩個服務都不好,第三天可以選擇中國聯通,甚至選擇廣播電視,怎么能做到這點?只有把駐地網的資源設立好,這也符合我們國家《物權法》規定,但是也有管理問題。據我了解,上次到重慶,重慶三家運營商已經在共建共享,物業一開始要一萬,后來要五萬,然后要二十萬,后來三家都不干了。我已經給建設部門提出這樣的建議,建設工信部門應該主導這個事情,如果抓好了,會形成非常大的網絡,三個運營商再加上廣電分享投資成本,我認為大家都能承受。
這是未來網絡發展前景,匯報一下正在進行的工作,供大家參考。
現在網絡有什么問題?第一個問題,IT網可擴展性網絡,我認為IT網絡的擴展性問題遇到很大挑戰,每秒更新的路由的頻率6次,一天要更新50萬次。在2006年時候,互聯網權威架構組織得出一個結論,現在路由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硬件的增長速度,遇到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果IPV6部署以后,問題會更加嚴重。
第二個問題,大家都知道,據統計每年全球損失1800多億美金,互聯網的安全不是系統解決方案。本來互聯為是給大家服務的,因為本身設計的缺陷,成國家與國家、團體與團體、地區與地區互相攻擊、互相破壞的工具。英國、美國都成立了網絡司令部、網絡軍隊,我想我們國家也會有,這是極大的諷刺,本來技術是為我們服務的,但是成為互相攻擊的工具。當然,不可控、不可管、服務質量保證不了大家都知道,為什么這樣?就是因為網絡沒有感知、沒有測量功能,就是大家通常說的傻瓜網。網絡出現故障,上哪個節點都不知道。
第四個挑戰是耗能很大,互聯網已經成為很大領域,據統計美國已經占到9.3%,我們國家找一點,占4.3%,而且每年都以8-10%的速度增長。
我介紹一下美國互聯網創始人怎么想的?認為互聯網是非常大的成功,但是這些問題也是必須要解決的,他認為要考慮十年、十五年以后我們互聯網的需求是什么,我們怎么面對這個問題,當然他是五年以前提出這個觀點。另外,還提出技術的驅動、新網絡技術的出現、新計算技術,原[FS:PAGE]來對針對PC機設計的互聯網,原來沒考慮移動通信,傳感器也沒考慮,包括嵌入式處理器,包括一些新的服務,這些挑戰都對未來網絡提出一些新的需求。
國外有兩大派思路:一塊演進思路,一塊革命思路,我個人認為這兩大派思路都需要共同努力,一派是革命的思路,為什么要重頭再來?重新設計語義結構?任何的技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哪種技術都有替代技術,互聯網設計時候沒有考慮到現在應用的這么普及、這么復雜,原來都是可信的用戶,需要從新考慮設計未來網絡需要的體系架構。英國有位教授把互聯網分成一級、二級、三級,把現在的互聯網分成第二代,1989年以前的叫第一代,1989年到現在稱之為第二代互聯網。他提出IP后的網絡不等于IPV7也不等于IPV8也不等于IPV9,更不等于IPV6,IP后的網絡是一個新的架構、新的系統。美國的計劃支持了50個項目,在研究未來網絡。有16個團隊在研究未來網絡架構,分五大方面進行研究。這張三基于概念的設計圖,未來網絡概念的設計圖,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什么呢?未來網絡也是一個融合的網絡,我剛才講三網融合不是三年、五年發布幾篇文章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是一個長期不斷的過程,不同設計融合內容不一樣,紅的是虛擬網絡,白的是虛擬網絡,外面有傳感器、移動無線網,這個網是虛擬化的。1700多個節點在實驗,有的是安全的,有的是傳感器的,有的是移動的,有的是資源控制管理的。而且他們現在已經啟動了第二階段計劃,原來有大學和研究機構,AT&T等運營商、思科、微軟、IBM這些大公司、大企業都已經參與進來,企業看到前景才進入,第一階段為什么沒進入?就是因為看不到前景。現在歐洲、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都已經在啟動這些項目。
這是美國社交網實驗,把傳統社交網實驗移植到未來互聯網架構里,要解決可信問題,另外要解決路由問題。路由器把所有路由表都裝進去,可擴充性有問題,利用分層架構,讓路由器不要裝所有路由表,只裝一部分路由表就可以。另外把云計算跟未來網絡結合起來,云計算不僅是一個處理系統,可能云計算要成為網絡組成部分,進行資源的管理。我們要到月球、火星,信息通信怎么解決。共同特點就是支持若干項目,另外建立一個公共的實驗驗證測試平臺。
第三部分,如何啟動中國的網絡創新環境,正在跟有關部委協商當中。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任何創新,不管是未來網絡,還是先有的IPV6或者演進的思路,要想在運營商當中使用這些網絡成果,要想讓設備商采用,必須得到網絡驗證。我們運營商用了多[FS:PAGE]少,幾乎等于零,為什么?花幾十億,沒有在運營商網絡當中體現出來,就是因為沒有驗證環節。我舉個例子,比如華為從1996-2008年數據業務這塊一直虧損,為什么?就是起步晚,利潤都被思科等大公司壟斷。但是這個企業也不簡單,13年虧損,一直堅持做下去,為的是什么?當然他們是為了企業的利益,作為國家來講,這是國家核心利益所在。大家都知道,胡總書記在6月7號提出加快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建設新一代互聯網,沒有提下一代互聯網,因為下一代互聯網的概念很混淆,十年以后是下一代,二十年以后也是下一代。新一代互聯網既包括演進的IPV6網絡,又包括未來網絡概念,溫總理在去年11月3號也提出極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的研究總國家領導人角度,已經方面發出了一些信息。如果我們再不加緊這方面研究,我們可能就喪失我們的話語權和好的機會。
建設目標,一個是有一定規模,另一個是開放的共享的國家級的實驗平臺,能夠驗證未來網絡和現在需要驗證的技術。
現在12個城市左右,要把驗證機構、大學、企業涵蓋進去,這是什么概念呢?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單位做的事情,這是一個國家公共基礎設施平臺,只要有志于在這個領域實驗、創新、驗證都可以。當然也是開放的,必須跟現有互聯網很好的融合,如果任何一個新技術不跟現有互聯網這么龐大用戶資源相融合的話再好的技術也不會成功。架構示意圖,傳感器網絡、云計算的應用、物聯網都可以涉及到。除了驗證未來網絡,還要驗證物聯網的有關技術、云計算應用技術、光網絡和承載網融合技術、三網融合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等等。
結果會是怎樣呢?我們也做了一些研究,盡管國外比我們早五六年,但是我們在網絡可測量、網絡融合和網絡綠色方面可能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比如可測量,不僅是軟件上的可測量,我們要從芯片可測量著手。當然,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談未來網絡設想,國家如果一旦批準,希望大家能夠加入這個領域,在這個領域我們國家跟國外有很大差距,我們國家忽視了這個領域,這是很大遺憾,我們如果再不重視、再不行動,可能我們會錯過一個很好機會。
相關文章
劉韻潔院士:物聯網發展要注重原始創新
作為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8分會場“信息通信技術與智能電網論壇”上午發言的最后一位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劉韻潔作了《物聯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報告,深入淺出的演講讓與會者對物聯網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劉韻潔院士:物聯網的機會就在日常生活中
紫金創業社區研發“未來網絡”
科技創業特別社區成立一周年慶典上了解到,江寧區秣陵街道北側將新建一座“上秦淮濕地公園”。另外,同為特別社區配套項目的洲際酒店宣布開工,U湖未來網絡科技交流中心揭牌啟用。
劉韻潔:物聯網和車聯網的發展
2011年7月15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電子商會聯合主辦,慧聰汽車電子網承辦,以“聚焦、合力、共贏”為主題的CNF2011-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辦,此論壇吸引包括政府領導、協會領導、專家學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