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危化品物流裝上“千里眼”
華夏物聯網訊 作為保障整個供應鏈健康運行的安全衛士,射頻識別技術(RFID)眼下已成為危化品物流市場最受關注的技術之一。采用RFID可對危化品物流進行全程跟蹤和監管,因而提高了危化品運輸的安全性。在近日召開的由中國化工學會信息技術專委會舉辦的信息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高層論壇上,專家預測,將RFID與北斗導航技術相結合是未來危化品物流發展的新方向,它將實現對安全事故的主動干預和智能控制。
現狀 : 實現全程跟蹤監管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開發的一種軍用信息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對軍中資產進行識別和跟蹤。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介紹,由于RFID操作快捷方便,美國沃爾瑪公司最先開發了民用的RFID系統,并將其用于供應鏈管理。RFID與互聯網、通訊、定位等技術相結合,可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物資跟蹤與信息共享,將使危化品運輸得到全面監控,為危化品物流提供安全保障。由于RFID可以實現對危化品的全程跟蹤,不僅可以避免產品脫銷情況的出現,保障整個供應鏈的健康運行,還可以起到防盜和辨別真偽的作用。
畢博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祁英介紹,利用RFID技術跟蹤危化品的運輸和流向,可以追蹤危化品的基本信息,實現全程嚴密追蹤和監管,增強危化品運輸的安全性。在油氣運輸管理方面,利用RFID可以追蹤和管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設施之間的輸送環節,提高石油運輸安全性;在油氣開發方面,利用RFID標簽可以發送液體流動信息至油井內特定的閥門,控制閥門開關,平衡石油流動。
未來 : 主動干預智能控制
張建寧說,未來RFID發展的新方向是將RFID技術與北斗導航技術相結合。一旦技術實施成功,無論貨物在哪里,通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都可以找到。而如果貨物在中途發生事故,通過RFID報警信號就可以立刻獲得具體位置。
目前,國內已有企業開始研究基于RFID、北斗導航技術等的危險化學品物流管理平臺及相關硬件設備的研發。RFID與北斗衛星技術的結合,把危化品的運輸納入了全程安全監控之內,將大大降低危化品車輛運輸過程中的事故發生率。與市場上其他車輛安全監控系統不同的是,RFID與北斗衛星技術的結合將實現對安全事故的預防,對預警車輛的有效控制以及事故發生后實時、自動實施應急預案。
應用 : 降低成本規模推廣
作為物聯網發展的排頭兵,目前RFID已具有相當大的市場規模。張建寧說,2007年到20[FS:PAGE]08年,全球RFID市場規模從49.3億美元上升到52.9億美元,這個數字覆蓋了RFID市場的方方面面,包括標簽、閱讀器、其他基礎設施、軟件和服務等,僅RFID卡和RFID卡相關基礎設施就達30.3億美元,占57.3%的市場份額。2009年,中國RFID市場規模達到83.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3%。
有專家表示,雖然RFID市場已頗具規模,但是成本問題是RFID應用于危化品物流領域的瓶頸。雖然市場有源RFID的成本有的已經降到10元以內,無源RFID的成本最便宜的只有幾分錢,但多數只能用在普通標簽上,而危化品則需要特定材料制成的標簽。以油品運輸罐車為例,由于油品易燃、易爆,一般運輸罐車多采用陶瓷材料作電子標簽,成本較高。對大多數中小石化企業來說,企業支付意愿和能力有限,如果成本太高,企業很難接受,要規模化推廣必須降低成本。張建寧認為,RFID的成本主要由其使用量決定,一旦實現量產,成本就可降低。
相關文章
大唐測控的千里眼監控渣車超載
運渣車超載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國家每年要投入上千億元治理超載,仍然效果不理想。但是一個革命性的系統即將終結這一現象,以后的運渣車是否超載將不用人員檢查,數臺電腦就可以全程監控。重慶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一家賣工業秤(業內稱“...
物聯網技術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千里眼”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成為了廣大市民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內泛濫的注水肉、毒韭菜、蘇丹紅1號、瘦肉精、“一滴香”,再到大規模爆發,引起強烈關注的三聚氰胺奶等,食品安全的問題已刻不容緩。2011年,在《食品安全法》頒布兩周...
移動千里眼與物聯網
“千里眼”視頻監控業務已被中移動納入物聯網業務體系,并成為中移動總經理李躍履新后首批獲批的二類自有業務,最晚將于2011年初推出,并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展大規模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