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華:智能管道能拯救運營商嗎?
據說,運營商都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地地道道的管道,從而變成增量不增收的為互聯網企業打工的“活雷鋒”,所以,很多人提出要做“智能管道”。
不清楚智能管道智能在何處,反正,最近這些年,“智能”被濫用到了極點,大概可以認為,運營商所說的智能管道應該是分級管理的收費機器,通俗點說,對互聯網服務企業要做到“見人下菜碟”,什么樣的企業什么樣的服務就需要付怎樣的費用。
這想來不錯,但實行起來難度很大。因為,如果是做到智能管道,首先要做到智能分級,智能分級以后還要智能管理,智能管理以后還要智能服務,如此多的智能足以讓整個體系設計和建設困難重重,而且阻力很大,談判艱難。
要說到智能管道,最近熱議的平頂山高速公路絕對是個“智能管道”,現在的高速公路也都是智能管道。比如,現在的高速是收費機器,而且是絕對高效的收費機器,能夠分級管理,針對不同的車輛有不同的收費政策,還會根據國家政策對軍車免費,設置綠色通道給運輸蔬菜的車輛,也能夠對超載車輛進行懲罰式的收費。各可能正是運營商希望做到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正是中國高速公路的大量收費站然整個社會支付了超額的物流成本,各自為政下的亂收費讓中國無法形成統一的大市場,從而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的騰飛,而從現實看,這種局面非但不能解決,卻通過如此極端的事件殺雞給猴看。300余萬的偷逃過路費如果不是被偷逃,還會有車輛能正常營運嗎?
做管道總比沒管道好,因為有成功故事說,懂得做管道比天天挑水要好,有管道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以此看來,運營商比互聯網企業要幸福的多,坐地就可以收錢,豈不美哉。
運營商也需要明白,一方面要獲取與其投資相符的投資回報,另一方面也需要適可而止知足常樂給產業鏈一個成長發展的機會。想做智能管道也沒有錯,但如果想繼續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就一定是錯。如果非要想繼續輝煌,看來只有自己開車上路,多作內容好了!
相關文章
中移動回防“智能管道”
對于剛剛走過十年的中移動而言,劇烈的環境改變已經使運營商原有的核心地位不再穩固,對于未來網絡的運用將是中移動續寫輝煌的保證,而新的定位將根植于“智能管道”。
鄔賀銓發表主題報告:從智能管道到智能服務
以“智變中的ICT產業:開創應用和服務新時代”為主題的“ICT中國·2012高層論壇”9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在19日上午的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從管道智能化、終端智能化、網絡智能化、業務智能化以及城市智能化五個方...
馬繼華博文:三網融合試點很可能無疾而終
三網融合是當前中國信息產業中僅次于物聯網的熱點,而三網融合的試點爭奪也曾經引起全國各地方的明爭暗斗,但和幾乎所有中國產業一樣,一窩蜂之后在塵埃落定的同時會迎來“熱寂”,仿佛整個宇宙都消失了。
智能管道:未來的基礎設施云
通信網絡發展已經超過百年,IP網絡也已經規模商用了10多年,并且成功替代了傳統以語音為主要業務的電信網絡和以視頻廣播為主要業務的有線廣播,成為三網融合的統一網絡技術,Anything over IP已經成為現實。那么為什么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