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要謹防“虛火過旺”
北京市欲斥資14億元打造智能交通,“十二五”期末五環內主要路段全部覆蓋綠波帶,預計通行能力提高15%。連日來,多個城市的高調“治堵”讓智能交通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普通居民將其視為解決城市出行難題的希望,資本市場則看到了一個個智能交通“潛力股”。智能交通相關企業一時成為資本追捧的熱點。2010年,國內一批政府級的智能交通項目投資已經紛紛亮相,像番禺投資4000萬元、鄭州投資8000萬元、禪城計劃投入1億元人民幣,均是為了打造智能交通系統。智能交通真的來臨了嗎?
政府示范效應下,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行業熱情持續高漲。事實上,智能交通目前在國內依然停留在有行業無產業的狀況。智能交通涉及科技、交通、工信、公安等多家主管部門,再加上不同地區在發展智能交通上的各自為政,導致相關技術的標準化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產業內每個細分子行業雖然初具形態,但整個產業從概念到技術,再到規范、標準,都還處于無序狀態。管理層目前一方面在加緊制定行業標準、發展規劃、相關科技的應用研究,另一方面也對諸多新技術保持著相當的謹慎。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智能交通相關企業約2000家,主要集中在數據采集監控、高速公路收費、導航系統、系統集成等環節。比如目前進入車載GPS市場的新廠商大多是走貼牌代工的模式,不少生產商都沒有標準的生產線、模擬環境檢測線、品控程序,只是拼裝、檢查和發貨。GPS運營所需要的應用軟件及電子地圖通常由終端產品供應商免費提供,運營商為節省投入,而不買正版軟件和電子地圖,使用供應商提供的盜版軟件和自行拼湊的電子地圖。結果,因使用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使得市場培育比較緩慢。
面對智能交通行業的“虛火”,業內人士紛紛指出,目前在智能交通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瓶頸,除了核心技術問題,還有就是標準化問題。專家指出,智能交通要想真的來臨,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其一,由于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領域應用的構架尚未明確,標準體系尚不健全、不統一,規模經濟不夠,盈利模式不可行,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應用成本,不利于智能交通的推行;其二,傳感器成本、性能和壽命,在技術上與交通應用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傳感、支撐網絡也尚未建立,地址資源嚴重缺失,行業數據中心,特別是部級層面的行業數據中心尚未真正廣泛創建,影響智能交[FS:PAGE]通深入應用;其三,關鍵技術仍受制于人,研發亟待突破。目前國內70%以上的智能交通高端市場被國外企業搶占,我國在RFID、傳感器上并無主導權,仍受制于美國、歐盟,國內盈利空間較小;其四,智能交通研究和示范應用點分散而不成體系,技術參差不齊,市場競爭秩序也不完善,也給整個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其五,目前國內智能交通IT企業多數規模較小,企業穩定性相對較弱,國際廠商加緊搶占市場,企業業績波動幅度或加大。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