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泉州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林木會“說話”了,不僅能向人們展示他們的生長狀態,一旦遇到大火等險情時,還能第一時間主動求救;工業污水可以被監控了,通過3G手機,環保執法人員就能實時查看幾十公里之外的企業污水處理排放情況。
泉州森林覆蓋率達58.7%,大面積林木展示著生態優美的城市環境,也考驗泉州林業管理智慧。對此,中國電信泉州分公司率先與惠安縣林業局簽訂了林業信息化合作協議。惠安縣的森林防火監控系統項目建設涵蓋1個監控中心、11路全球眼監控點、12條VPN專線,安裝紅外感應設備、火星識別裝置目前該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如今,南安、晉江、安溪等縣市的林業信息化工程也正在有序推進中。“智能泉州”的林業信息化網絡正日益擴大,林業管理正逐步變得事半功倍。
在生態城市建設方面,工業污水偷排放是危害水資源、破壞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對工業污水的處理是否得當,有沒有偷排放,單靠環保執法人員難以監管到位,智能環保監控解決了這一難題。
從“環監之星”到“環保E通”,泉州市環保監測系統正一步步向高度智能化邁進。有了“環監之星”環保自動監測監控系統,1452家監控企業可通過數據報表量化節能減排指標,對環保管理心中有數,有效促進環保治理達標,降低了超標排污的風險,節省了管理成本。
繼中國電信泉州分公司與市環保局、安溪縣環保局簽約全省首個環保E通后,晉江、南安、惠安等多個縣、市、區紛紛開通建設了“環保E通”監控平臺和全球眼監控系統。
相關文章
“智能泉州”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生態城市從廣義上講,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更深刻認識基礎上的新的文化觀,是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社會關系,是有效的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數字城管”踏上“智能泉州”大舞臺
久治不愈的 “城市牛皮癬”、占道經營的流動攤點、偷偷摸摸的違章建設、一路滴撒漏的土方車……這些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全都難逃“數字城管”的法網,只要一冒頭,城管執法人員調度中心就能通過監控系統進行取證,并及時得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