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泉州”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編者按:生態城市從廣義上講,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更深刻認識基礎上的新的文化觀,是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社會關系,是有效的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城市中國網即將主辦的第九期《城市會客廳》欄目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主任李鐵和中規院副院長楊保軍、中國城市規劃協會秘書長石楠三位城市界權威專家將為您解析生態城市的內涵。本網《城市之星》欄目結合這次活動,推出生態城市專欄,為您介紹國內生態城市,對國內生態城市的建設現狀進行初步了解。
生態城市專欄之十:“智能泉州”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林木會“說話”了,不僅能向人們展示他們的生長狀態,一旦遇到大火等險情時,還能第一時間主動求救;工業污水可以被監控了,通過3G手機,環保執法人員就能實時查看幾十公里之外的企業污水處理排放情況,是否存在偷排漏排等情況一目了然。智能化正讓我市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充滿智慧,生態保護工作更加周全。
“智能護林”掃清森林防火盲區

泉州森林覆蓋率達58.7%,大面積的林木展示著生態優美的城市環境,也考驗著我市的林業管理智慧。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森林防火監控預警系統,大部分尚未建立或僅建立了少量的監控點,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多盲區,存在火災發現遲緩或報警慢等現實情況。
對此,中國電信泉州分公司率先與惠安縣林業局簽訂了林業信息化合作協議。作為全市首個林業信息化項目,惠安縣的森林防火監控系統項目建設涵蓋1個監控中心、11路全球眼監控點、12條VPN專線,安裝紅外感應設備、火星識別裝置目前該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記者在惠安縣林業局的森林防火監控中心看到森林防火監控系統,林區在監視器里一覽無遺,一旦發現火情,火星識別裝置會向監控中心發展警報,全球眼監控系統將現場圖像實時傳回指揮中心,為指揮中心的遠程指揮調度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大限度地減小火災造成的損失。不僅如此,該系統還像是個錄像機,真實記錄著火情發生、發展和消滅的整個過程,為火情的預防、治理提供真實有效的歷史資料。
此外,該系統還能實現各級林業防火辦信息的快速流轉、森林防火安全的實時管理、林業火災預防、火災撲救指揮的輔助決策、林業火災的災后[FS:PAGE]評估等多方面功能。
如今,南安、晉江、安溪等縣市的林業信息化工程也正在有序推進中,目前已經為轄區內的護林員配備了GPS定位手機終端,其余智能煙火識別、林地火情定位、林地環境監測等智能化森林防火功能還在進一步完善中,其他縣市區也開始與中國電信泉州分公司接洽建設林業信息化相關事宜。
“智能泉州”的林業信息化網絡正日益擴大,保護好每一棵林木,林業管理正逐步變得事半功倍。
“環保E通”盯住重點污染源

在生態城市建設中,工業污水偷排放是危害水資源、破壞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工業污水出水口往往是安裝在比較隱蔽的地方,企業對工業污水的處理是否得當,有沒有偷排放,單靠環保執法人員難以監管到位,智能環保監控設施解決了這一難題。
從“環監之星”到“環保E通”,我市環保監測系統正一步步向高度智能化邁進。而在實際運用中,不管是企業還是部門,都實實在在體會到該自動監測系統帶來的好處。
有了“環監之星”環保自動監測監控系統,1452家監控企業可以通過數據報表量化節能減排指標,做到對環保管理心中有數,能有效促進環保治理達標,降低了超標排污的風險,節省了管理成本。而自從中國電信泉州分公司提供“環保E通”后,環保部門就能及時、準確地掌握每家在線企業的排污情況,并能對污染物排放總量實行24小時監控,從而更有效地保護水質和空氣環境質量。
環保監控應用方位也在變得越來越廣,除了工業企業,還可以通過在水源、街道等監控點源設置攝像頭,傳感器等監控設備,通過傳感器、攝像頭監視監控點的水質、空氣和噪聲的環境數據和視頻指標,將監控指標實時傳送給監控中心,并自動記錄到信息系統中,同時自動進行數據分析,為采取何種環境保護措施提供數據參考。
繼中國電信泉州分公司與市環保局、安溪縣環保局簽約全省首個環保E通后,晉江、南安、惠安等多個縣、市、區紛紛開通建設了“環保E通”監控平臺和全球眼監控系統,對全市重點污染源進行實時監控,并對水資源污染情況進行自動監測。

相關文章
智能泉州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林木會“說話”了,不僅能向人們展示他們的生長狀態,一旦遇到大火等險情時,還能第一時間主動求救;工業污水可以被監控了,通過3G手機,環保執法人員就能實時查看幾十公里之外的企業污水處理排放情況。
“數字城管”踏上“智能泉州”大舞臺
久治不愈的 “城市牛皮癬”、占道經營的流動攤點、偷偷摸摸的違章建設、一路滴撒漏的土方車……這些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全都難逃“數字城管”的法網,只要一冒頭,城管執法人員調度中心就能通過監控系統進行取證,并及時得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