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智慧廣州:巍巍千年羊城 掌控數碼中
今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把建設智慧城市作為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廣州作為國家電信網三大通信樞紐、因特網三大核心節點和三大國際出口之一,信息化綜合發展指數達到0.946,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為實現向智慧廣州躍升,全面推進智慧廣州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1年,智慧廣州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組織智慧城市核心技術攻關。以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高端芯片、高端軟件、信息服務、云計算、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等關鍵核心技術為重點,組織專項攻關。一是設立科技攻關項目,支持城市路網交通均衡及誘導平臺、下一代移動通信網家庭基站產品研制等11個項目創新研發。二是設立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云計算等18個重大項目研發及產業化。三是積極爭取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承接了核高基、新一代無線寬帶移動通信網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物聯網等國家重點專項支持,先后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億多元支持,國家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700萬元,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引導專項資金1960萬元。通過核心技術攻關,突破了高端芯片、3D、LTE基站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一是穩步推進光纖到戶工程和無線城市建設。光纖到戶工程覆蓋50萬用戶、接入20萬戶。全市1154個行政村全部通達光纜覆蓋,天河中央商務區3G基本覆蓋。二是大力推進以第四代移動通信(TD-LTE)規模試驗網為核心的新一代移動通訊網絡建設。建成TD-LTE基站254個。三是啟動實施“天云計劃”,制訂“關于加快云計算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1—2015年)”(簡稱“天云計劃”)并組織實施;完成“廣東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規劃概要”編制。省市政府與中山大學、國防科大合作共建國際領先的超級計算中心。中國移動南方基地云計算中心、中國華南數據中心、中國電信數據中心等重大云計算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啟動。
發展智慧產業。以建設中國軟件名城為重點,抓好軟件和信息服務發展。目前,廣州擁有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上市企業15家,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數量達到17家,市級重點軟件和動漫企業66家,軟件企業收入超億元的63家、超10億元的10家,廣州數控、海格通信、廣電運通等3家企業成為全國軟件百強企業。引進了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龍頭項目,環球市場等4家企業被評為商務部電子商務示范企業。2011年廣州網商綜合指數排名居全國第一,重點企業網上交易額預計達7731億元,居全國城市前列。
推進智慧廣州“五個一”示范工程建設。天河智慧城:完成天河智[FS:PAGE]慧城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規劃范圍約63km,包括一核(智慧綠核,依托火爐山森林公園創造一核)、兩帶(廣汕文化創意帶、云溪科技創新帶)、三園(天河軟件園、智慧新興產業園、五山科技教育綜合園)、四區(高端人才居住區、龍洞智慧社區、新塘智慧社區、廣氮智慧社區)。
市民網頁:首開全國先河,建成154萬個市民網頁,提供交通違章、社會保險、公積金、水費、電費、燃氣費、移動話費、電信話費等8大類民生信息訂閱服務、提供205項事項網上辦理,300余項事項辦事結果查詢,180多項辦事結果主動推送服務。探索分級管理、標準化接入、集中服務的運作管理模式,推進市民網頁在食品藥品、醫療、衛生、文化、住房、信貸等領域的應用。
社會保障(市民)卡:已實現勞動保障、民政、衛生、交通、公積金、文化休閑等6個業務領域9項應用,老年人累計持卡乘坐公交2.54億人次。目前持卡人達157萬,其中老年人社會保障卡持有人近105萬,覆蓋近9成年滿60周歲戶籍居民。
政府數據中心:匯集了全市自然人和法人單位的基礎信息庫,面向45個政府部門提供社會保障、綜合治稅、流動人員管理、住房保障、農民工入戶資格審核、建設工程領域誠信體系等19項專業領域應用,涵蓋596個數據主題,其中人口庫包含戶籍人口790多萬、流動人員960.5多萬;法人庫包含企業43.4萬、個體戶65萬、其他3萬。
全力推進智慧社區。以加強社會管理服務創新為切入點,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街道社區管理服務改革創新的意見》等文件要求,積極組織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建設工作。一是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了《關于創新完善政務服務信息網絡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的實施辦法》,明確智慧社區建設目標及任務。二是精心組織試點,確定了越秀、天河、海珠、番禺為第一批廣州市“智慧社區“試點單位。三是推進特色應用,部署全市統一的社區管理服務信息化平臺,推進智能消防、停車場管理、社區安防、遠程抄表等智能物業管理應用,發展社區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家政服務、在線支付、自助終端等基于網絡的社區服務業。
大力抓好智慧鄉村試點。以北部山區鎮發展為契機,以網絡覆蓋為基礎,以信息服務為手段,通過示范帶動,政企合作,積極開展智慧鄉村試點,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網絡化轉型,助力農民實現“信息技術改變生活”。一是大力推進北部山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3G+WLAN無線寬帶網絡覆蓋。二是拓展農村信息化應用。建設電子政務上網服務站,推動[FS:PAGE]村務網上公開,實現村財務收支、戶籍、土地、出租屋、計劃生育、統計報表等日常事務的對內網上管理和對外網上公開。建立特色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銷售渠道,搭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政府扶持+公司+高校+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實現農產品從種植生產直接到終端銷售。三是發展農業信息便民服務。建立集專業市場信息、專業農業知識庫、專業的專家團隊于一體的核心數據庫,以農博士手機終端、無線LED電子屏、專業農業服務網站三維立體的服務手段,大力推廣移動手機專家問診應用模式,使農民足不出戶便可接收到最新的農業信息和資訊。四是改善農民家居生活。依托國家數字家庭基地和電信運營商,提供新型智能機頂盒,通過互聯網開展高清電視、娛樂、游戲,以及政務公開、愛民惠民、醫療等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實現農村與城市共享數字經濟帶來的便捷和商業機會。
相關文章
“智慧廣州”關鍵在培育創新文化
“智慧城市”既是進入后工業化時期城市文明未來發展的新趨勢,也是當前推進城市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創新,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發展方向。如今美國、歐盟、日本、新加坡等都已開始建設“智慧城市”的嘗試,在國內也已...
“智慧廣州”建設的關鍵在培育創新文化
引領未來發展 廣州"五個新"推進智慧廣州建設
開啟新的生活模式,廣州市民有望在智慧的引領下更加幸福地享受生活了。記者從今日(14日)廣州市召開的“廣州建設智慧城市”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廣州將全面實施“智慧廣州”戰略,重點打造新設施、新應用、新產業、新技術和新生活等“五個新...
曹淑敏:智慧廣州條件成熟 關鍵在于突破體制機制
曹淑敏以“城市的神經系統”來形容智慧城市,指出其實質上是信息技術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化應用。她認為,廣州具備了向信息社會轉型的基礎和條件,最關鍵在于突破體制機制而不在于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