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構筑“立體城市”享受便捷生活
不久前,萬通立體城市落戶西咸新區,致力于未來新型城市化模式的探索。根據描繪,在西咸新區1.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將有600萬平方米的巨型高層建筑,樓層間有居住小區、就業工廠、百貨商場,甚至學校和綠色的空中花園,將有多達10到15萬人集中在此居住、生活和工作,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即可享受購物、工作、居住等一條龍服務……這就是西咸新區未來“立體城市”的構想,有望實現節約土地與城市擴張這對矛盾的協調發展,省出更多的空間留給綠地、森林和濕地。
立體城市代表綠色低碳
按照構想,“立體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型建筑,人和綠色植被、交通工具等共同存在于建筑內,呈現全新的空間鏈接,將“綠色、和諧、可持續、全能、科技”的概念融入其中,構成完善可持續的新陳代謝生態系統。
“立體城市節約下來的土地可以用來發展特色農業,在立體城市外圍形成綠色的保護圈。人們可以完全依賴步行和自行車,減少對車的最大依賴”,北京萬通立體之城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郝杰斌在闡述立體城市時這樣表述,“所以綠色和低碳是立體城市的結果,而不是立體城市的目的”。
足不出戶享受便捷服務
那么,立體城市建設對于未來城市發展究竟有何意義呢?專家表示,“立體城市”將城市發展的物質性建設、內容建設和城市管理進行了大膽的綜合,在中國當前的城市化發展背景下,具有相當的前瞻性。如能實現項目所計劃的“產城一體”,無疑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是對傳統的‘攤大餅’的城市發展模式的否定,也是新型城市化模式的探索”,西咸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軍曾這樣表示,“立體城市不是一個簡單的房地產概念,而是以就業和人們需求服務為出發點而建設的城市。”
西安市規劃委員會總規劃師韓驥在談到立體城市時說:“立體城市是城市建設高度現代化的表現。立體城市通過全面考慮都市人的多樣化需求,對建筑空間、設施做統一規劃和智能化管理,將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
陜西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白永秀則表示:“立體城市可以解決城市建設無限蔓延所帶來的問題,為西咸新區打造多元化開發模式起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立體城市依然面臨挑戰
實際上,人們關于“未來城市”的想象從很早以前就沒有中斷過,在眾多的專家看來,要改變目前城市發展的不合理格局,“立體城市”必然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不過,這種涉及建筑、社會體系、[FS:PAGE]產業規劃、人文建設等高密度、高容積率的居住方式,目前看來依然還將面臨不少挑戰。
“立體城市項目首先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理念是一種較大的沖擊”,白永秀說。“怎么能把建筑蓋更高、更好且宜居,就變成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對于尚處于探索階段的立體城市而言,可以慎重試點,卻不具備大面積推廣的條件。”
不少業內人士則認為,立體城市真正落實到實際中還有諸多壁壘,包括政策、技術、生態、能源、商業模式等,是否真的可以達到低碳的標準,是否真的可以實現足不出戶的生活方式等,都值得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