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學的新使命
2009年IBM公司首席執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11月,溫家寶總理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目前,我國已將這項技術發展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智慧地球時代需要更加豐富和完善的空間信息采集、處理和服務機制,這就賦予測繪地理信息學新的使命,具體包括位置云、遙感云、空天地一體化的傳感網與實時GIS、視頻與GIS的融合,智能手機作為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室內與地下空間定位及導航、空間數據挖掘等7個主要方面。
位置云。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進入民用領域以來,GPS、GNSS、中國的北斗、伽利略系統等已經或計劃向用戶提供衛星定位服務。為了提高定位精度產生了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CORS)。現在用戶將衛星定位信息傳送到位置云服務中心,位置云服務在1秒內即可將定位精度解算到亞米級并反饋。
遙感云。各類復雜的遙感解譯方法在云計算平臺的支撐下,將極大地釋放計算資源的潛力,充分共享各種復雜分析和處理算法以及相關經驗,極大地提高解決復雜空間信息分析和處理的能力,以自然的語言解譯遙感圖像,使得更廣泛的各行業用戶能夠充分利用遙感資源獲取需要的數據。
空天地一體化的傳感網與實時GIS。以數據為中心,轉化為以用戶為中心,將被動地接收數據、分析數據、使用數據,變為采集用戶需求、分析數據所需觀測平臺及參數、主動觀測獲取數據。空天地一體化的傳感網將具有動態監測各種分辨率的空間信息的能力。一體化傳感網可以按照用戶需求制定衛星軌道及觀測角度等,從而快速響應用戶需求。GIS從傳統的使用歷史數據變為可以獲取實時數據甚至預約未來的數據。
視頻與GIS的融合。現在,越來越多的視頻傳感器獲取了海量的實時動態影像,但大量的傳感器按照編碼進行檢索和監控,難以發揮其巨大作用,而隨著大規模的視頻傳感器資源接入GIS平臺后,將能極大地發揮視頻傳感器實時影響數據采集與GIS數據管理的優點,提供智慧的基礎服務。
智能手機作為無處不在的傳感器。智能手機作為廣泛接入網絡的傳感器,可以使得人人都是移動傳感器,在人們最需要的地點和路徑上移動地、多方位地采集并發布實時數據,包括位置、影像、聲音、視頻、移動方向及速度、重力加速度等數據。人們在分享數據時就是一個數據采集和提供者,同[FS:PAGE]時也享用其他人提供的各種信息。
室內與地下空間定位及導航。在衛星信號無法覆蓋的室內和地下空間,可以采用傳感器和地面無線信號方式進行定位。基于衛星信號的定位導航,基于傳感器的定位導航,基于地面無線信號的定位導航,以及混合定位導航方法。
空間數據挖掘。海量的、各類型的靜態和動態數據的采集系統已經逐步建立,對海量數據尤其是對空間相關的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才能發揮數據的巨大作用,為各種管理和服務提供支撐。
相關文章
IBM智慧地球:讓城市更富“智慧”
當今世界,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資源日益短缺;另一方面,從居住到出行,從工作到娛樂,人們要求越來越高的生活質量。這兩者都是城市成長難以解決的煩惱。怎樣解決問題?這就要求人們在規劃和建設城市時必須改變思路
IBM將在巴西成立“智慧地球”研究實驗室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簡稱IBM)表示,將與巴西政府開展合作,在該國成立一個研究實驗室。
工信部關注IBM智慧地球概念炒作與信息安全
工信部已經關注到近期中國信息化建設正陷入的新一輪概念炒作中,并對IBM炒作概念的做法有了警惕。IBM的“智慧地球”戰略在信息安全等領域引起國家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部分專家甚至相關部委正在重估它在一些地方城市的部分項目建設。 ...
軍方代表談智慧地球與“感知戰場”
簡單地說,就是“智慧地球=互聯網+物聯網”。它是美國IBM公司于2008年底首次提出的戰略理念。核心思想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之中,通過完善、優化、發展捕捉信息的傳感器、傳遞信息的網絡、儲存和處理信息的系統等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