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汽車有望配“電子身份證” 可自動繳費
進入環保限行區
電子卡系統自動告警
16日下午,吳明針對這一新科技介紹,在南京,已經有不少車主的車前擋風玻璃上貼了這種小小的卡片,它包含車輛信息和車輛環保信息,如車主姓名、車輛牌號、發動機號等基本信息。作為機動車環保標志的電子“身份”標簽,簡稱環保電子卡。
“今后推出并啟用的整套電子卡系統,將應用以RFID為核心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機動車環保管理電子化和自動化的信息系統。”吳明表
示,按照規范所示,這套系統一旦啟用,通過物聯網技術,能自動識別行駛狀態的車輛上的環保電子卡;電子采集環保電子卡信息,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應用管理平臺;數據統計與分析,自動生成報表;環保限行區不停車管理,限行車輛進入環保限行區,系統會自動告警。
電子卡能自動繳費
經過收費站可不停車
那么車輛有了獨一無二的“身份證”有何優勢呢?吳明介紹,原來對機動車排放的管理依靠人工識別環保標志和視頻識別車牌號碼,很難做到精細化管理。使用環保電子卡后,當車輛在城區主要道路上行駛時,路邊基站便能實時獲取通行車輛信息,并在后臺管理平臺的支持下,實現對各類排放標準車輛的跟蹤與控制。
據介紹,有了這張電子身份證,今后可以做到過橋過路不停車,經過收費站不停車,出入小區不停車。 吳明表示,只需有了這張存儲車輛牌號、車輛型號等相關信息的存儲芯片。車輛通過收費專用車道時,車載芯片與裝在車道內的無線收發設備間,通過無線電波實現數據交換,識別車輛,然后利用計算機系統在車主預先存入過路過橋費的儲值卡中扣除所需過橋費,或者通過銀行扣除費
用,以此實現自動收費。據測算,啟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通行能力可提高3-5倍。同樣,這樣的“不停車”系統還可以運用在小區。
如揚州區域限行擴大
有望用上“電子身份證”
由于目前揚城施行區域限行不久,利用環保電子卡取代紙質黃綠標,其中存在哪些難點呢?據吳明介紹,引進這一技術,首先要將環保電子卡安裝在汽車上,然后要在道路現存的高清[FS:PAGE]探頭上安裝對應的讀卡器,最后通過新建的監控平臺進行全面監測。
“目前我市推廣存在兩個難點。”吳明表示,首先揚州施行區域限行不久,限行范圍僅限瘦西湖風景區,使用環保電子卡監測,有些“殺雞用牛刀”。其次,市民更換電子卡屬于免費,而引進這一技術費用太高,如一個電子卡就需20元,一個監測平臺更需幾百萬,這筆費用由誰來買單還有待商討。
吳明表示,目前江蘇省僅有南京一個城市使用了這一技術,今后揚州機動車區域限行范圍擴大,那么距離環保電子卡“上馬”就不遠了,相信不會要太長時間,揚州汽車就會用上“電子身份證”。(黨生 姜濤)
【多問兩句】
電子卡或致曝光增多?
推行目的是為疏導交通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市民表示,車輛使用了環保電子卡,又多了一個信息源,是否意味著被曝光的頻率增加了?
吳明表示,“電子卡”其實在未來就是一張汽車的“電子身份證”,主要是為智能交通服務。“有了這張電子身份證,相關部門就可以監測到路口車輛的數量,擁堵的程度如何,后面的車輛如何分流。”也就意味著,這張卡推行的目的是為了疏導交通,而不是曝光違章。
吳明表示,曝光車輛違章還是通過車牌識別系統來完成,跟“電子卡”沒有任何關系。
怎樣保證個人信息不泄露?
電子卡加密保護信息
環保電子卡內包含車主的所有信息,那么個人信息“隨車帶”,怎樣保證“不泄密”?“這種電子卡與紙質標志相同,只是在卡片中加入電子封條,使用年限可達10年之久。”
吳明介紹,“電子卡”具有防偽功能,每一個芯片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碼,對車輛信息進行加密保護,可防止修改和“克隆”。
而通過“電子卡”,在不停車的情況下,檢查人員就可采用儀器讀取車輛的相關信息。
相關文章
揚州三網融合開啟智能新生活
揚(yang)州“三網融(rong)合”試(shi)點樣(yang)板(ban)房18日建成并向媒體及(ji)公(gong)眾開(kai)放,現(xian)場一位(wei)觀眾用手機撥打(da)指定的號碼,根(gen)據系統語(yu)音(yin)提(ti)示輸入(ru)數字,空(kong)調隨之自動開(kai)啟、關閉,電動窗簾(lian)也慢(man)慢(man)打(da)開(kai)和閉合。
施工人員配“電子身份證” 讓安全生產不留死角
日前,浙江余杭(hang)供電公(gong)司(si)安全稽查(cha)(cha)員黃(huang)振偉來到(dao)塘棲鎮丁山河村(cun)電力施工現場(chang)檢查(cha)(cha)施工人員上(shang)(shang)崗資質(zhi),在桿塔下(xia),動(dong)一動(dong)手(shou)指一名施工人員的(de)(de)“電子身份(fen)證”瞬間顯示在“掌上(shang)(shang)電腦(nao)”上(shang)(shang),他手(shou)持PDA檢查(cha)(cha)終端5分(fen)鐘(zhong)就(jiu)全部檢查(cha)(cha)完成30多人的(de)(de)上(shang)(shang)崗信息。
湖北荊門18萬只氣瓶將統一安裝RFID“電子身份證”
記者(zhe)從15日召開的(de)市政(zheng)府常務會議上獲(huo)悉(xi),荊(jing)門市將在全市推(tui)行(xing)氣(qi)瓶安全信息化管理,全市18萬只氣(qi)瓶統(tong)一安裝(zhuang)(zhuang),作為氣(qi)瓶的(de)身(shen)份證,今(jin)后(hou),凡(fan)沒(mei)有電子(zi)標簽或電子(zi)標簽(條碼(ma))超(chao)過檢驗(yan)周期的(de)氣(qi)瓶,將不能(neng)在計算機管理充裝(zhuang)(zhuang)站進行(xing)充裝(zhuang)(zhuang)。
新淮江,揚州首條“智能公路”
20日晚,新淮江公路(lu)(lu)(S237)鹽(yan)邵河大橋建設現場燈火通明,6時(shi)(shi)左右,在陣陣鞭炮聲中,大橋順(shun)利實現半幅合龍。與此同時(shi)(shi),光纖電(dian)纜、道路(lu)(lu)監測傳感(gan)器等零(ling)部件同步安裝預埋(mai)。記者了解到,在這(zhe)些“零(ling)部件”的作用(yong)下,新淮江公路(lu)(lu)將(jiang)成為我市首(shou)條(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