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進超市 只需一掃便知食品“戶口”
北京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肉類商品銷售中采用了RFID(非接觸射頻識別)、激光灼刻、溯源電子秤、手持交易終端等物聯網感知技術,實現了肉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完整溯源過程,形成了安全的供應保障渠道。查詢系統能夠直接查詢到豬肉的各個中轉信息等,“最微端,甚至能查詢到批發市場兩個商戶間的交易”。
11日上午,在北京雙井家樂福二層生鮮肉銷售區,趙女士稱了點五花肉。在打出的價簽上,除了商品品名、價格和條形碼之外,多了一列20位的數字“追溯碼”。在生鮮區擺放著一臺“放心肉追溯查詢終端”。趙女士將價簽在掃描窗口一掃,屏幕上立刻顯示出跟這塊豬肉相關的屠宰、銷售信息:“您買的這塊肉的屠宰企業是順鑫鵬程,屠宰日期是1月17日,出廠日期是1月18日。”在屏幕的下方還有一行大字:“您購買的放心肉來自于已備案養殖戶”。看著查詢結果,趙女士說,“這回確實是放心了!”
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臺機器可供查詢肉類商品的屠宰企業、出廠、屠宰日期和交易憑證號,同時也能提供銷售的超市名稱、供貨商和超市的收貨日期、收貨總量等;另外“已備案”的意義一方面在于讓消費者買得放心,萬一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就能有追溯渠道可查。
由于增加了相應的設備,可追溯豬肉的價格是否也有所上調,對此,相關人員表示“不會增加肉價成本,政府投資了3000多萬元,使用安裝這套系統的企業不會承擔這部分成本。”
相關文章
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食品行業如何擁抱新技術
食品行業的新技術浪潮來得猝不及防又理所當然。你或許抗拒,或許寬容,接受與否都很正常。關鍵是要明白,技術并不會威脅你,也不會取代你。食品技術專家協會(IFT)全球食品可追溯性中心執行主任布萊恩·希區柯克說:“技術對我來說是一種促...
深度賦能千行百業 聯想攜手牧原食品助力養殖業智能化轉型
“民以食為天”,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生豬養殖業在畜牧業中占有極高比重。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我國豬肉消費總量超過3790萬噸,穩居世界首位。
良品鋪子:是“休閑食品企業”,更是“三產融合”引領者與“國貨全球化”推介官
在良品鋪子供應商體系的影響下,許多工廠圍繞其標準不斷進行升級,經過陸續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設備,結合獨特的生產工藝、嚴格的生產管理流程,現代化的智能工廠相繼誕生。
當區塊鏈遇見物聯網,食品溯源 so easy!
當前,全球食品行業正因為供應鏈不透明、不可控而遭受驚人的經濟損失。例如,在全球范圍內銷售的葡萄酒存在著高達20%的假冒偽劣產品,價值高達60億美元。除了經濟損失之外,食品安全本身也至關重要,強烈呼喚可靠的食品溯源。那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