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打造“綠色”產業集群 建設低碳生態之城
天津濱海新區通過打造中新天津生態城、開發區新能源產業集群、大港新泉海水淡化等一批高新節能環保項目,推動新區產業升級換代,發展低碳高效經濟,建設一個節能環保的“生態之城”。在風力發電、燃料電池、污水膜處理、海水淡化等一批高新技術方面走在了國內前列。
中新天津生態城:鹽堿地上“綠城”實踐
一座倡導環保節能的生態之城,一座促進持續發展的活力之城,一座引領健康生活的宜居之城,一座展示現代文明的未來之城。這些形容都指向了同一目標--中新天津生態城。
“中新天津生態城已經開工的八個樓盤都將在博覽會上設立生態樣板間,屆時,一個濱海版的綠色住宅將會呈現在世人面前。”日前,在首屆天津濱海生態城市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中新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張彥發介紹。
2007年11月18日,中國和新加坡簽署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新天津生態城將借鑒新加坡城建先進經驗,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生態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等方面進行廣泛合作。
中新天津生態城位于諸多核心區位交叉地帶,距天津中心城區45公里,距濱海新區核心區1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距唐山50公里,距天津港20公里,距曹妃甸工業區30公里。預計在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10年時間,基本建成一個國家級生態環保培訓推廣中心,現代高科技生態型產業基地,以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宜居示范新城。
生態城選址頗具前瞻性,它東臨北疆電廠循環經濟示范區,北接漢沽老城,西南為濱海新區核心區,包括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天津港保稅區和規劃建設中的濱海中心商務商業區。依托原有的城市和產業優勢,為生態城創造了更為優越的條件。
“這里將是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之一。”張彥發自豪地說,“連續30平方公里范圍內全是‘綠色’建筑,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綠色’二字集中體現在了五個方面:建筑使用的都是節能環保材料;住宅中配備的設施都是有益健康的;樓體、門窗合理設計,起到了冬暖夏涼的效果,明顯減少了空調用電的消耗;采用智能化技術對房屋進行整體設計;區域內90%以上出行都靠軌道、電動汽車等綠色交通,減少了碳排放。”
生態城在建設過程中整理廢棄鹽田,凈化海水,綜合利用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在天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鹽堿地上,構筑起了一片“綠洲”。
“綠色”產業:濱海新區的生態化發展
中新天津生態城,[FS:PAGE]只是濱海新區建設國際性現代化宜居生態新區的冰山一角。
作為中國第三經濟增長極的天津濱海新區,將建設“綠色濱海、生態之城”作為向世界展示未來形象的鮮亮名片,加快優化投資環境,構建綠色產業新格局。
新區先后組織開展了以中新天津生態城、東疆保稅港、臨港工業區、濱海旅游區等區域為重點的“十大戰役”,力爭用3到5年時間,建設成為綠色經濟先行區、高端產業聚集區、自主創新引領區和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
濱海新區商務委主任徐大彤說,目前在濱海高新區已經匯集了眾多新能源開發領域的龍頭企業和研究單位,圍繞貯能電池、風力發電、太陽能電池和燃料電池四大板塊發展,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天津開發區,以維斯塔斯、東汽風電、京瓷太陽能為代表的綠色企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新能源產業已成為開發區主導產業之一。這些新能源產業規模增長迅速,產業創新能力、企業技術水平均處于全國前列。
作為國內海水淡化產業重鎮與研發中心,濱海新區在海水淡化設備制造領域亦形成了一定的企業集群和產業規模。作為反滲透法進行海水淡化的關鍵技術,濱海新區在膜材料和膜組件、污水膜處理方面走在了國際前列。
目前,一批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經或即將在濱海新區建設完工。去年10月份投產的大港新泉淡化水項目,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海水淡化廠,僅項目一期便可日產淡水10萬噸。作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項目的北疆電廠一期項目和臨港工業區海水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也都在全速建設中。
預計到今年底,濱海新區海水淡化總規模將達到日產50萬噸,海水淡化年生產能力達1.5億噸以上,成為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基地。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的重要保障。濱海新區以建設生態產業園區、生態城區為發展目標,側重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產業鏈,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努力使濱海新區成為中國“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先行區。
作為濱海新區核心區域之一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北疆電廠作為新區內循環經濟產業鏈試點項目,構筑起了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等五位一體的產業鏈。
漢沽和大港的兩座垃圾發電項目建成后,將實現濱海新區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同時,垃圾發電焚燒每年還可為濱海新區節省26萬噸的碳排放指標,對新區節能減排起到促進作用。
生態城市博覽會:凸顯樣板示范作用
今年9月28日,全國范圍內首次以生態理念舉辦的展會--[FS:PAGE]首屆天津濱海生態城市博覽會將在濱海新區開幕。濱海新區作為整個天津市乃至全國生態城市建設樣板的示范作用進一步凸顯。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對濱海新區為建設生態之區努力的褒獎。
3.7萬平方米展區,1500個標準展位,博覽會將劃分為水資源利用與處理、智能化城市管理、生態社區生態建筑、循環經濟示范、新能源開發利用五個展區。屆時,國內外生態城市建設的范例和各種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將匯聚在這里,而濱海新區也將成為展示人類生態城市建設成就的集大成前沿。
一個生態城市建設的高潮目前正在濱海新區展開。
近一年來,借著市容綜合整治和“十大戰役”全面實施的“東風”,濱海新區先后完成道路整修170條,道路整治長度達500多公里,路面整修約370萬平方米,安裝更換側石約41萬延米。
濱海新區以自然資源和現有綠化條件為基礎,構筑新區生態控制線。去年新增綠化面積1322萬平方米,已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1%,形成了以核心區為中心,通往各組成區的多條綠色走廊。
未來3年,新區將重點實施道路交通、能源、水資源、環境綜合整治四大系統工程,預計建設工程項目300個,總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
像中新天津生態城等一批生態城區的探索性建設,將為我國宜居城市的建設發展提供能實行、能復制、能推廣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參照。
相關文章
濱海新區上半年GDP增25.2%
目前,天津濱海新區不僅擁有國內最大的電動汽車整車生產基地,也擁有與之配套的國內最大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以及電池相關組件的研發、生產企業,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鏈。隨著中國RFID產業聯盟RFID與物聯網(天津)...
物聯網產業基金深耕濱海新區 創投基金專業化發展
曾經雨后春筍般發展的PE、VC或許到了優勝劣汰的時候了。現在,對基金的管理者們來說,或許走專業化的深耕路線,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低碳經濟促進智能電網應用
智能電網產業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節能減排的現實選擇。中國智能電網產業發展高層論壇近日在江蘇張家港舉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我國智能電網產業開始進入加速發展期,其在為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力的同時,如何進行科學規劃,確保智能...
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配電物聯網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近日,天津濱海中新生態城“配電物聯網項目”順利竣工驗收,天津地區首個配電物聯網先行示范區全面建設完成。該項目基于“營配融合”管理創新理念,踐行“云-管-邊-端”物聯化技術架構,通過在中新生態城295個臺區、26條10千伏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