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提高道路運轉效率 治理擁堵需公眾參與
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有效地提高了城市道路運轉效率,但是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交通擁堵,同樣也不能改變備受爭議的“中國式過馬路”的存在。這種交通亂象為何屢禁不止?有專家認為,科學規劃的城市布局、發展成熟的公共交通、高科技的管理手段以及文明的交通行為是影響城市交通是否暢通的四大因素。前三個因素考驗的是城市經濟實力,而第四個因素恰好是如今影響我們城市交通的最難解決的問題。

建高效交通體系 文明交通是軟環境
交警河北支隊政委王泰明一直從事交通管理工作,除了是一名一線交警之外,他還是一名智能交通專家。在他看來,如果用一只手表來比喻一個運轉有序的城市,那么表盤背后的齒輪和發條就是它的交通體系,而公眾的交通文明行為則是這個城市不可缺少的潤滑油。
王政委認為,市民的交通文明行為是一個城市的軟環境,交通體系、智能交通系統設計得再完美,都需要人這個主體來支持、遵守。只有不斷提高大多數人的交通文明行為,城市的交通體系才能更有序、更高效。
“就拿電子警察來講,它是監督交通違法行為的。少數人違反、絕大多數人遵守,它就起到監督作用,如果所有人都不遵守,電子警察能起到什么作用?不單是電子警察,所有交通系統的設置,前提都是交通參與者是守法者。”王政委說,法律規范就好比游戲規則,人們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一場游戲,大家遵守規則,游戲才能繼續,否則只能“死機”。
王政委認為,種種不文明交通行為,其實還是源于一部分人的觀念沒有及時更新。從1886年第一輛汽車誕生以后,西方發達國家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進入汽車交通時代。而在中國,機動車進入家庭僅僅只有十幾年的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公眾的思想還沒有從固有的自行車交通時代轉向汽車交通時代。“自行車交通時代,人們很隨意,所停就停,想走就走。看看我們現在,很多駕駛員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王政委說,他曾經就遇到過,有駕駛員開著汽車到菜市場買菜,連車都不下,搖下車窗就遞錢收菜;有些駕駛員停車恨不得停到家門口,最好下車就進屋,一步都不愿意多走,這些都是自行車交通時代的特征。
改變觀念靠宣傳 更需行之有效辦法
從自行車交通時代向汽車交通時代的轉變到底需要多長時間,需要什么樣的方式來從根本上改變現狀?作為一名交通管理者,王泰明認為想要改變人們的思想,還得靠宣傳教育,而且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2005年,當時還是交警隊長的王泰明就提出“四[FS:PAGE]讓”口號:車讓人讓出一份文明,人讓車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人讓出一份和諧。今年年初,作為河北支隊的政委,王泰明又提出打造“暢通河北”的想法,違章少、行車暢、停車齊、事故降、阻塞輕是“暢通河北”的目標。在王政委看來,要想引起市民的關注,加強他們對于交通法、交通出行行為的重視,還應該建立社會公共信用體系。
除了相應的宣傳教育之外,作為一名城市交通管理者,王政委說他也在想方設法改變目前的困境。“比如學校門前的亂停車問題,目前我們在河北區每一所中小學設置‘一校一警’,針對每所學校不同的位置、條件來解決家長停車難的問題。”在王政委看來,光是空泛的口頭宣傳還不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式同樣必不可少。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