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零碳館:這不是科幻小說
地板會呼吸、墻壁能發光、窗戶可以發電……這是科幻小說的內容么?這是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案例區的倫敦零碳館。
節能建筑如今并不新鮮,但環保到“零碳”,卻要如何做到?記者來到倫敦“零碳館”,遠遠望去,由兩棟四層建筑組成的零碳館并無特別之處。但是慢慢看、細細品,零碳館的獨特,顯而易見。
1、“風帽”為上海氣候度身訂造
“零碳館”建筑師陳碩說,零碳館主要依靠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能三種核心能源。最為獨特的是樓頂的“風帽”:室外的冷空氣和室內的熱空氣能夠產生熱交換,從而節約供暖所需的能源。在這個有機循環的能源系統中,60%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光伏板,40%則靠蓄電池儲存能量,基本可以自給自足。
看了零碳館,你會覺得“建筑零排放”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其實,這個案例館的原型已經存在,它是世界上第一個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區———英國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2002年,該社區的99戶英國居民率先走進了零碳生活。
當然,8年來的科技進步,讓上海的零碳館不只是“貝丁頓翻版”,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其通風系統和太陽能系統的性能都要超出貝丁頓零碳生態社區。比如,同樣是頭頂五彩風帽,零碳館風帽的橫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貝丁頓那樣的圓形。新設計不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還充分考慮了上海風速低于倫敦的情況,使得設備對風能的利用更為理想。這些隨風靈活轉動的“風帽”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空氣源源不斷送入建筑內部,并將室內空氣排出。在通風過程中,建筑同時可利用太陽能和江水源系統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除濕和降溫。
2、減排深入到每一個細節
除了利用傳統的太陽能、風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外,各類節能環保的高科技材料運用,是倫敦零碳館的另一大亮點。
電能和熱能由會發電的太陽能窗戶供給;地板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散發出負離子,變成會呼吸的生態地板;墻體采用納米保溫隔熱材料、表面附著特殊熒光涂料,使建筑白天儲存的太陽能量可以在夜間釋放熒光,減少照明能耗,使展館成為會發光的房子;就連用餐后留下的剩飯剩菜,也被降解為生物質能,用于發電;展館門口的垃圾箱,也是特質的太陽能智能垃圾箱……
“零排放”的概念,還深入到了這個建筑設計的最小細節,零碳館裝修時采用的膠合劑,也是一種新型的天然植物膠。據說,這種從植物活性成分中提取并研制出的綠蛙無毒膠合劑,是經過了多年科技攻關制成的天然植物膠,徹底改寫了150年來世界上使用傳統化學膠合劑——[FS:PAGE]—依靠甲醛、苯等有害化學物質制造的歷史,開啟了無毒裝修的新紀元。
3、家居擺設變廢為寶
參觀零碳館全程,可以看到遍布建筑各處的由廢物利用改造制成的家具和擺設。這一切,讓所有到訪者感到親切,實現“零碳”,并非只憑高科技。
跨入零碳館大門,可以看到幾個由廢舊汽油桶制成的桌椅,散落在第一個大廳四處。鐵皮桶被切割成各種形狀,配合布藝運用,煥發出新的溫馨宜人的生命氣息。館內,由一次性餐盤、筷子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三個模特,或是斷了手腳、或是被垃圾刺穿內臟。向游客展示另類美感的同時,也靜靜訴說著一次性餐具對環境的破壞。
有一間小小的會議室吸引了眾多游客的駐足,那里面擺滿了各種廢物利用做成的創意“椅子”。用廢報紙卷出來的凳子,實沉好坐;用廢鐵鍋打造的椅子,配個靠墊,頗有沙發椅風范;還有用自來水管拼出的椅子,用廢舊液化氣罐做成的凳子……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到了這里都情不自禁地這里坐坐那里靠靠,每個椅子都讓人驚喜。
零碳館的另一大亮點,在于“零碳餐廳”。這里,桌椅擺設、甚至是各種吊燈,都是飲料瓶等廢舊物品做成的“創意家居”。而筷子可以吃,盤子可以回收降解,用作廚房的燃料。生活中的所有東西,仿佛都能變廢為寶。
4、讓“零碳”成為一種思維方式
陳碩說,零碳館最大的意義并不是讓人看稀奇,而是要讓每個看過零碳館的人都會對“零碳”的居住理念留有印象。他希望“零碳”能成為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將環保意識深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
一首名為“上班那點‘碳’”的《減碳歌》,引起很多參觀者的興趣。歌詞描述道:上班爬樓,酷有型;多食蔬果,年輕態;少點打印,多片綠……很多人饒有興致地跟著工作人員一起學唱這首環保歌曲。
零碳館還安排了全球首個計算個人碳排放的碳測系統,這個互動環節,也讓零碳更加深入人心。據了解,這是一個基于個人二氧化碳排放的網上注冊系統,每一個登錄的人都可以選擇他們的生活方式,以了解自己的碳排放量。比如,不開私家車而乘坐公交車或乘坐地鐵,可以減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們可以通過模擬各種組合,來得知如何減排,從而實現各種各樣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在世博期間,零碳館還成立了零碳聯盟,并有望推行“零碳積分銀行”。陳碩強調,成立聯盟是要整合民間的減排資源,并進一步促進節能減排。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畢建忠透露,他們正考慮讓零碳聯盟下的會員,每達到一定自愿減排量就積累[FS:PAGE]一定的碳積分,碳積分到一定數量,可在交易所掛牌。而對普通老百姓,則可以根據減碳量發放一定的消費優惠券等,推行“零碳積分銀行”。
相關文章
倫敦奧運會上自動化技術應用大揭秘
倫敦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確保倫敦奧運會的順利進行,英國政府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資金。奧運會能否圓滿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力、通訊、數據處理等技術基礎設施的正常運營。盡管,為了安全穩妥和確保可靠性,2012倫敦奧運會項目...
倫敦建成智能交通網 地鐵與纜車無縫對接
1863年1月全球首條地鐵在倫敦誕生開始,地鐵便在世界各大城市被復制,經過150年歲月,如今的倫敦地鐵已經不是世界上里程數最長,站點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地鐵。但是,倫敦地鐵讓倫敦成為了世界上最有立體感的交通樞紐大都市。
盤點倫敦奧運會中安防監控與物聯網技術
本屆倫敦奧運會自7月27日開幕到8月12日閉幕,歷時十多天,在這段時間里,大家的眼球都被吸引著,連公交車和地鐵上都聽到有人在談論奧運會,名副其實的全民奧運了。對于歷屆奧運會來講,安防監控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倫敦奧運會更是有過之...
智慧倫敦或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范本
2012年,注定是倫敦不平凡的一年。倫敦將作為主辦城市,向全世界展示一個煥然一新的英國。數字科技悄然復興了整個城市,現代化的信息與科技觸角蔓延至城市的每個角落:交通,公共場館、公共服務、政府事務、文化、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