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系統

專家觀點
RFID世界網
2014-01-17
[ 導讀 ] 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系統(以下簡稱追溯體系)是以畜禽標識二維碼為數據軸心,將牲畜從出生到屠宰歷經的防疫、檢疫、監督工作貫穿起來,利用計算機網絡、無線通訊網絡把生產管理和執法監督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建立從畜禽出生到畜禽產品銷售各環節一體化全程追蹤監管的

  一、動物追溯體系概念及背景

  概念:

   源科技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系統(以下簡稱追溯體系)是以畜禽標識二維碼為數據軸心,將牲畜從出生到屠宰歷經的防疫、檢疫、監督工作貫穿起來,利用計算機網絡、無線通訊網絡把生產管理和執法監督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建立從畜禽出生到畜禽產品銷售各環節一體化全程追蹤監管的管理體系。

  概念的提出現實背景:

  1.重大動物疫病的威脅

  2.傳統方式面臨挑戰

  3.與國際接軌的客觀要求

  4.公共衛生安全的必然要求

  政策背景:

   2005年12月,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明確規定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標識不得收費,所需費用列入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銷售、收購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應當加施標識而沒有標識的畜禽的,或者重復使用畜禽標識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處二千元以下罰款。

   2006年6月,農業部頒布《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67號),規定新生畜禽出生30日內加施畜禽標識;不滿30日離開飼養地的離開前加施;國外引進的10日內加施。

   農業部關于貫徹實施《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的通知,規定全國于2007年7月1日起統一使用新型二維碼耳標。

   2007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動物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需要,在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2007年1月,農業部成立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2008年1月,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疫法》第14條規定“經國家強制免疫的動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

  2008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強調要“健全農產品標識和可追溯制度”。

  源科技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系統總體設計思路

  需求定位

   為了解決各級獸醫從業人員長期以來采用紙制檔案記錄動物免疫狀況、開具檢疫證明、登記監督情況而存在的登記工作量大、效率低的問題。

   為加強動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急需建設一套高效的現代化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

  業務目標

  減少基層業務人員登記檔案時大量的手工操作;

   集成IC卡用戶認證、二維碼信息采集、手寫輸入等,方便用戶數據采集和錄入,實現采集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信息即時傳輸到中央或省級數據中心,數據可長期保存,便于防疫檢疫信息的快速檢索;

   將防疫、檢疫、監督各業務流程有機的集成起來,當局部發生疫病時,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快速準確追溯動物的飼養、檢疫、流通和屠宰路徑,達到疫病監控和防治目的,實現動物疫病的快速準確溯源和畜產品質量安全追蹤。

  追溯體系建設推進情況

   農業部于2005年12月發出《關于開展動物防疫標識溯源試點工作的通知》(農辦醫[2005]59號),在北京、上海、重慶、四川等四省市啟動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通過兩年的試點工作,追溯體系總體設計思路、三大系統、四大追溯環節(標識、識讀器、傳輸網絡、中央數據庫)、四大關鍵技術得到了實踐的檢驗,追溯體系各環節經受住了考驗。

  目前,全國的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了追溯體系建設工作。

   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國共完成招標采購移動智能識讀器10余萬臺,完成網站注冊10多萬臺,累計申請二維碼耳標百億套,完成生產百億套,共簽收票據打印機數萬臺, IC卡十幾萬張。

  共向中央數據庫報送耳標佩戴、日常免疫、道路監督等信息總計千萬條。

  二、溯源系統相關設備

  二維碼耳標

   耳標(二維碼畜禽標識)是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的基本信息載體,貫穿牲畜從出生到屠宰歷經的防疫、檢疫、監督環節,通過可源科技的移動智能識讀器等終端設備把生產管理和動物衛生執法監督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實現從牲畜出生到屠宰全過程的數據網上記錄,是追溯體系三大業務系統(畜禽標識申購與發放管理系統、動物生命周期各環節全程監管系統、動物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數據軸心。

   每套耳標由主標和輔標兩部分組成,主標的正面登載編碼信息,編碼信息由二維條碼和數字編碼兩個部分組成。數字編碼由動物種類+區劃編碼+標識順序號組成。

  • 共15位,第1位表示畜種(1豬、2牛、3羊)

  • 第2至7位為區劃代碼

  • 第8至15位為唯一編碼

  二維碼耳標的特點

   畜禽標識二維碼密度高,容量大,成本低;使用糾錯機制,在磨損或污損時,也能正確識讀;采用加密行業專用碼,具有防偽功能。

  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AT100 gSMART8900

   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可識讀耳標和檢疫證二維碼 、集成身份驗證、信息錄入、IC卡讀寫、電子檢疫證打印與存儲;

  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數據通信集成一體,無線實時數據傳輸;

  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應用遠程自動更新系統、易于維護、支持手寫和觸摸屏;

  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便攜式設計、適合于防疫、檢疫移動作業的需求;

  便攜式打印機

  無線傳輸隨時開證,證章真偽立即可驗

  業務IC卡(流通卡和防疫卡)(防疫卡分為規模廠和散養戶)

  存儲業務數據,為業務人員提供簡便、快捷的工作方法。

   作為網絡基礎設施不足條件下的信息備份,當網絡不通時,及時提取IC卡中數據,保障工作進程。

  檢疫證明

   二維碼檢疫證明承載了動物檢疫過程中的業務信息,是紙制證明的電子化,也是追蹤溯源的另外的依據。

  源科技動物生命周期全程監管系統

   在追溯體系中,針對現有動物防疫、檢疫、監督環節技術手段較落后的現狀,采用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作為信息采集終端,實時地把飼養、產地檢疫、運輸、屠宰檢疫四個環節的防疫、檢疫和監督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傳送到中央數據中心。實現動物生命周期全程監管。

  源科技溯源系統采集的信息

  養殖信息:記錄牲畜的耳標佩帶、畜主信息

  免疫信息:記錄牲畜的免疫情況、疫苗信息

  產地檢疫信息:掃描耳標、查驗檔案、開具電子產地檢疫證明

  運輸監督信息:掃描耳標(電子證章)查驗真偽

  屠宰檢疫信息:宰前檢疫、耳標注銷、開具電子產品檢疫證明

  業務基礎信息:防檢監人員基本情況、耳標簽收、發放登記

  飼養環節

   由防疫員為初生動物佩戴耳標和免疫,掃描耳標二維碼信息,錄入疫苗信息,利用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將飼養信息存入IC卡中,通過網絡將免疫信息上傳到中央數據中心。

  產地檢疫

   動物檢疫員利用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掃描標識二維碼或從防疫卡中讀取待檢動物標識信息,在線查詢免疫等情況,對免疫合格的動物出具電子產地檢疫證;并將產地檢疫信息通過網絡上傳到中央數據庫,并存入流通IC卡。

   動物衛生監督員利用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掃描電子檢疫證明二維碼或通過網絡查詢以鑒別畜禽標識和電子檢疫證的真偽,并將監督信息通過網絡上傳到中央數據庫。

  宰前檢疫

   駐屠宰場動物檢疫員利用源科技移動智能識讀器掃描畜禽標識或檢疫證上的二維碼進行信息查核。并將監督信息通過網絡上傳到中央數據庫。

  源科技動物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源科技動物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是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的終極目標,將動物在進入屠宰企業時對應的唯一二維碼標識同屠宰環節時分割動物產品的標準條碼之間建立相應的關系來實現動物和產品的綁定,并提供多種不同的查詢方式針對標準條碼進行查詢,進而可以獲知動物的原產地,防檢疫等信息,達到動物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的目的。

  動物胴體標識注銷與轉換

   動物檢疫員在屠宰過程中利用源科技識讀設備讀取畜禽標識,在線進行查驗和注銷;通過系統自動進行標識轉換,將二維碼標識轉換為標準一維條碼,以產品標簽形式隨同動物胴體出廠,達到能追溯到供體動物的目的。

  產品檢疫

   動物產品檢疫員對檢疫合格的動物產品出具電子檢疫證明,通過網絡上傳屠宰檢疫信息和產品檢疫證明信息。

  動物產品安全監督

   各級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機構利用網絡監管平臺,實時監控屠宰加工企業的生產和產品檢疫動態,實現動物從出生到屠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監管,達到有效防控疫病和提高食品衛生水平的目標。

  消費者查詢

   消費者通過查詢終端,如超市的查詢機、網絡等多種途徑,對所購買的動物產品質量進行追溯查詢,達到安全、放心消費。

  四、設立追溯綜合查詢平臺

   源科技為實施城市設立追溯綜合查詢平臺,平臺是集成了基礎數據管理、耳標管理、溯源物資管理、溯源業務管理、養殖信息管理為一體的綜合管理平臺。

  基礎數據管理

  區劃管理:添加機構前必須要確保有該級別的區劃代碼存在。

   系統中已自動導入省地市縣的區劃代碼,添加鄉鎮、村一級的機構前,區縣級機構管理員必須先在區劃管理中添加鄉鎮、村級的子區劃。

   區劃管理功能由中央和縣級機構管理員使用。省地市縣(含)以上的區劃信息由中央維護,鄉鎮村等縣級以下區劃信息由區縣級機構維護。

   人員管理:區縣級機構管理員要將鄉鎮、村級機構使用識讀器的人員信息添加至下屬機構(鄉鎮機構)里,使用識讀器人員信息和識讀器注冊機構必須一致,同一機構的人員可以互換使用。

   人員職責范圍:添加人員時請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確定人員的職責范圍,不同職責的人員可使用的功能不同。

   登錄帳號:每成功添加一個人員信息,系統會自動分配相應的帳號,該人員通過此帳號即可登錄識讀器。

   重置密碼:若忘記了更改后的登錄密碼,區縣級機構管理員需在基礎數據—人員管理里點擊重置密碼,可將密碼恢復為默認的密碼。

  職責范圍 可訪問功能

  防疫員 耳標戴標、防疫登記

  產地檢疫員 產地檢疫、動物出縣境檢疫、消毒、證章作廢

  防檢員 耳標戴標、防疫登記、產地檢疫、動物出縣境檢疫、消毒、證章作廢、耳標注銷

  產品產地檢疫員 兼具產品檢疫員、產地檢疫員功能

  宰前檢疫員 宰前檢疫

  產品檢疫員 產品檢疫、產品出縣境檢疫、消毒、證章作廢、耳標注銷

  檢疫監督員 宰前檢疫、產品檢疫、產品出縣境檢疫、消毒、證章作廢

  運輸監督員 運輸監督、動物出縣境補證、產品出縣境補證、消毒、證章作廢

  耳標管理員 耳標簽收、耳標發放

  系統管理員 用戶權限管理、IC卡管理

   移動智能識讀器系統管理員:每個機構必須添加一名職責范圍為移動智能識讀器系統管理員的人員。由該人員負責本機構的IC卡管理和本地用戶管理。

   本地用戶管理:移動智能識讀器系統管理員在網絡連接時可以在識讀器中添加人員。通過識讀器添加的本地人員在網絡不通時可以將工作信息存儲在識讀器或是IC卡中,待網絡連接后存儲的信息會自動上傳至中央數據庫。

   當某一業務人員需要經常變換身份具有不同的職責范圍時,移動智能識讀器系統管理員通過識讀器更改其職責。(人員姓名必須與網站上的完全一致,否則系統會增加一個新的人員)

   IC卡管理:IC卡由省級統一購買,使用前先要由廠商進行寫卡后方可使用。(流通卡、防疫卡)

  耳標管理

   申請耳標:區縣級機構提出申請,地市級機構審核,省級機構審批確認,中央級機構生成唯一編碼的耳標號傳輸至耳標廠數據控制臺,耳標廠根據獲取到的任務進行生產。每條申請任務系統會自動標記唯一的任務編號。

   簽收耳標:完成生產的耳標任務會以列表形式顯示在[簽收耳標]中,區縣級機構管理員收到實物核對無誤后即可進行簽收,每條申請任務在沒有完全簽收完時,如有簽收錯誤可以進行取消簽收,當一條任務被完全簽收后不能進行取消簽收,即可進行發放。

  發放耳標

  發放登記向導:手動輸入每包耳標的包裝號進行發放。

   待發放任務:簽收完畢后的耳標任務以列表形式顯示在此,依次點擊[查看包裝箱]、[發放箱內包裝]后,可選擇每袋耳標進行發放。此功能省去了大量輸入包裹號碼的工作,且數據不易出錯。推薦使用此項進行耳標發放

   已發放包裝:顯示全部已發放記錄,如有錯誤的發放記錄需要修改,發放后七天之內可以點擊修改發放記錄進行修改,過期不能修改。

  查詢統計:根據不同的查詢條件顯示匯總數據。

  查詢條件:年度、畜種、狀態

   關于狀態:每條耳標申請任務進行到不同的階段時系統會分別將其置為不同的狀態(待審批、已審批、已生成號碼、生產中、已生產等)。

  溯源物資管理

  溯源系統中使用的源科技識讀器在正式開始使用之前需在網站上進行注冊。

   注冊時,只需點擊頁面上的識讀器,進入注冊頁面輸入識讀器的資源編號和注冊碼(由源科技提供),選擇注冊機構后,點擊保存即可。

  設備注冊單位與設備使用人員單位必須完全一致。

  IC卡與便攜式打印機暫不需要在網站上進行注冊。

   SIM卡由省級機構統一申請,中央級機構申核通過后省級機構聯系當地移動公司進行購買,購買后的SIM卡信息統一報至中央級機構,SIM卡使用前暫不需要在網站上進行注冊。

  溯源業務管理

  查詢統計基層業務人員的工作情況。

  查詢條件:時間、地區、畜種、處理業務類型來查詢通過識讀器發送的業務數據信息。

  實時監控:查詢以當前時間為截止,之前十分鐘內通過識讀器發送業務數量的流量顯示。

   源科技,讓豬的身份可追溯。生豬追溯系統通過識讀器掃描豬耳標(耳標對應著一個惟一的二維碼)系統記錄著這只豬的出生地、免疫注射、檢疫、運輸等信息。在飼養環節,每次強制免疫信息如口蹄疫、藍耳病、豬瘟等都會被系統記錄下來,傳輸到中央數據庫。當豬進入屠宰場時,工作人員掃描二維碼耳標,查看其防疫信息和檢疫信息,然后按程序實施屠宰檢疫,并登記、保存摘除的二維碼耳標。至此,這枚二維碼標簽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大連食品安全信息化菜可追溯肉可監控

區域商業的活躍是一座城市繁榮的象征。五年間,大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以17.3%的速度遞增。在暢通農副產品流通環節的同時,大連市“菜籃子”工程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通過建立肉菜流通追溯系統、遠程監控系統,構建起從產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12月26日 18:06RFID中國網

劉普合:談農產品可追溯體系與RFID技術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劉普合日前在“2010中日韓農產品流通國際論壇”上表示,國內在建立農產品追溯體系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偏差,即認為建立射頻識別技術就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手段,而忽視了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改造流通模式,培育消費者...

08月31日 15:25RFID世界網

加拿大魁北克楓糖制造商研究RFID的可追溯性

近日,魁北克的楓糖漿制造商聯盟被給予了11萬多美元的聯邦資金來研究RFID芯片這個追蹤工具的用法。

03月04日 08:35RFID射頻快報

江西新余建豬肉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

為確保江西省新余市豬肉食品質量安全,讓市民吃上“放心肉”,新余市建立豬肉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以解決豬肉及產品流通來源追溯難和去向查證難等問題。

12月13日 14:45食品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