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電科院智能變電站集成聯調工作側記
“2013年,國網重慶電科院共完成20座智能站集成聯調。目前,智能站已覆蓋重慶所有供電公司。”1月10日,國網重慶電科院在2013年度智能站集成聯調工作匯報會上進行匯報。
自從2010年開始建設重慶第一座智能站以來,該院不斷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實現了從“投石問路”到“一石多鳥”的涅槃。該院智能站集成聯調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吸引了不少國網公司其他電科院前來取經。
雙管齊下 投石問路
近年來,智能電網在我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中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新興的西部經濟增長極的重慶,加快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步伐,智能變電站的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投運的智能變電站將越來越多,這對承擔著智能站集成聯調重擔的國網重慶電科院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因為智能站是一個新事物,我們開展智能站的聯調工作也是頭一回。所以一開始我們就十分注重人員技術能力的培養。”國網重慶電科院電網技術中心主任陳濤回憶道。
2010年9月,重慶首座智能變電站——110千伏杉樹變電站在南京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集成聯調工作,國網重慶電科院派出技術骨干多次、長時間駐扎在聯調現場,學習掌握智能站聯調技術。同時,骨干人員還要為院里的技術人員講解學到的新技術,共同提升該院聯調技術水平。
歷經2個月,杉樹站的集成聯調順利收官。大家在為之喜悅的同時,一個新的問題也另他們擔憂。
“在廠家開展集成聯調,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一個110千伏的變電站就花了兩個月時間,聯調技術人員要長期出差在外,以后投運的智能站越來越多,繼續用這種方式開展聯調,將嚴重制約重慶智能站的發展。”陳濤說道。
該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討,一個大膽的想法被提了出來,即——智能站集成聯調本地化。這一想法的提出得到了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持。
為此,該院雙管齊下,一方面派技術骨干繼續前往廠家,學習掌握智能站集成聯調技術,并邀請專家到院里開展培訓,快速提升該院技術人員集成聯調技術水平;一方面,積極籌備智能二次綜合性能評估實驗室,為即將開展的本地化聯調工作做好準備。
首戰告捷 效益明顯
2011年9月1日,智能二次綜合性能評估實驗室一期項目成功通過中期驗收。該實驗室的建設除了具備集成聯調的各項功能,在設計上創新采用線纜屏頂集成技術,改變了以往測試現場地面到處是線纜的場面,測試環境更加簡潔、安全。
“采樣通道額定延時正常,A相保護電流正常,A相啟動電流正常B相保護電流……"同期電壓正常。” 2011年10月30日,隨著一連串的“正常”聲的落下,220千伏龍蔭智能變電站本地化聯調工作落下帷幕,這對于國網重慶電科院來說是一次歷史性的進步。
220千伏龍蔭智能變電站本地聯調的成功,不僅證明了聯調本地化的可實施性,而且給國網重慶電科院乃至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都給予了莫大的信心。這是國內第一次實現智能站集成聯調本地化。
國網重慶電科院以龍蔭站本地聯調為藍本,梳理聯調流程、管理標準、調試方法等,為以后的智能站本地聯調建立樣本。
2012年,該院完成了6座智能站本地聯調。
2013年,該院智能二次綜合性能評估實驗室擴建,一個月能夠同時開展4座110千伏或者2座220千伏智能站集成聯調,共完成了20座智能站的集成聯調,參與集成聯調的智能站范圍已覆蓋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所有供電公司。
截至目前,220千伏智能站集成聯調工作從60天縮短為30天;110千伏智能站從50天縮短為20天;節約資金約60萬元/站,“十二五”期間將節約6000萬元以上,極大地降低了基建成本和人員費用。
“產”“學”“研”結合 一石多鳥
正如陳濤所說,國網重慶電科院一開始就十分注重人員技術能力培養。
該院電網技術中心每周都會組織員工開展一次集中學習,由部門成員或者外聘專家進行講課,探討工作中的難點,商討解決方法,共同提升技術人員的水平。
“只有讓每一塊‘木板’都越來越長的,桶里的水才會越裝越多。”國網重慶電科院副院長徐瑞林說道。
鐘加勇就是在這樣一邊學習、一邊研究、一邊工作的環境中快速成長起來的。截止到2013年,他先后參與了重慶10多座智能站的測試,他從一位求知的學生成長為一位智能變電站領域的專家。2012年,他被選入重慶公司繼電保護專家組。2013年,他又被選入重慶公司新一代智能站專家組和國網公司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檢測工作專家組。
國網重慶電科院在加強自身培訓、盤活內部存量的同時,也積極主動承擔培訓公司技術骨干的重擔。2013年,該院依托智能二次綜合性能評估實驗室承擔了公司繼電保護專業的骨干培訓,讓重慶公司的繼電保護骨干們夯實實作水平,為今后智能站的定期運維打好基礎。
同時,該院大力開展智能站測試相關技術研究,“重慶電網智能二次系統性能評估及工程應用”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成果提出了包括智能變電站網絡系統的功能、性能、裝置抗風暴能力的測試方法,建立了網絡系統流量和安全雙指標體系,構建了智能二次系統性能測試的軟硬件平臺,并應用于10余座智能變電站和智能小區的系統級測試及評估。
為加強智能站集成聯調技術監督,深化本地化、標準化、系統化管理,國網重慶電科院從各維度出發,制定了《智能變電站集成聯調管理標準》和相關技術規范,編寫了《智能變電站集成聯調標準化作業指導書》,獨立撰寫的《智能變電站系統測試技術》專著于2013年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國內第一本關于智能變電站系統測試技術的專著。
“2014年,公司計劃開展38座智能站集成聯調,這對我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們有信心圓滿完成任務。”徐瑞林字字鏗鏘。
相關文章
重慶2020物聯網十大應用案例發布
12月24日,2020物聯重慶融合發展論壇暨會員大會在江北區舉行。會上,市經信委、市大數據發展局分別發布了“2020年重慶市物聯網十大應用案例”和“2020年重慶市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十大應用案例”。物聯網和人工智能...
重慶新區i3RFID制造業物流協同管理系統
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已成為制造業與物流業的普遍共識。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制造業的全球化,制造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球協同越來越有賴于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