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步入“智慧”時代
代碼一鍵發出,人員物資迅速集結,平戰轉換瞬間完成﹔鼠標輕輕一點,資源信息盡顯屏幕,遠程授課如臨其境﹔機房環境稍有變化,溫控設備立即感應,溫控系統自動開啟……三年前,南京軍區某通信團團長常如平在他的《智慧軍營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一文中反復暢想的場景,如今正一步步走向現實。
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刻影響著軍隊的變革,南京軍區某通信團就是“先吃螃蟹”的探索者之一。
5分鐘完成平戰轉換
晚9點,團作戰值班室,“嘟嘟”的告警音突然響起。光纜網監控屏顯示:光纜網某重要節點出現不明原因光纜阻斷。
值班參謀李晨一邊報告值班首長,一邊迅速從電腦中調出戰備方案,點擊態勢對比、自動調整,系統很快根據實時人員裝備情況計算出最新搶修方案。
9:03,李晨向距離阻斷點最近的搶修分隊發出行動指令代碼。
9:05,值班室大屏顯示,通信搶修車迅速啟動駛入茫茫夜幕。
這樣的戰備效率在過去很難想象。
這個團應急通信保障任務多、戰備轉換頻繁。以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橫空出世。“……運用智能傳感、通信、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與管理,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讓團長常如平眼前一亮,這不正是自己苦苦尋找的“智慧軍營”嗎?
經過反復理論研究証實,他們在幾十個分散值勤點部署上百個傳感網點,可以精確感知人員、車輛、設備信息,分散靜態的末端頓時變成了“有感覺能對話”的生命個體。
“全團幾十個分散站點的官兵普點一遍隻需十幾分鐘”
“我們的智慧軍營運用了衛星定位、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能夠對外出執行任務車輛實施位置追蹤、定位監控、超速提醒和跨區報警等實時指揮和管控。”團裡的值班參謀殷鵬告訴記者。
在這樣一個高度分散、機動頻繁的團隊,必須借助信息化“觸角”來延伸管理半徑,把遠的拉近、小的放大、散的集中、近的盯住。他們在營區、油庫、武器庫、彈藥庫、保密室等重要處所都設置了電子圍牆、紅外感應區和紅外攝像頭。隻要有人員車輛進入營門,所有行蹤信息便會被一一記錄下來,並通過網絡傳至指揮中心。
團副參謀長黃偉健告訴記者,“官兵外出巡線時都攜帶‘單兵管理可視系統’,通過這個系統,指揮中心可以隨時對外出人員進行動態定位和視頻對話,遇有緊急突發情況時,就能夠在第一時間指揮協調。”
裝備物資自己“開口說話”
戰備倉庫,一個個貨箱排列整齊。保管員趙斌告訴記者,這些貨箱看上去都一樣,其實每個箱子都有自己的“電子身份標簽”,具有定位、跟蹤和管理功能,調取物資隻要輕輕一刷便可完成,非常方便。
讓物品學會“開口說話”。他們運用二維碼和射頻識別技術,將傳感器嵌入戰備器材室、裝備物資庫,為每一件器材制定“身份標簽”,隨時清楚“有什麼、有多少、在哪裡”。通過射頻管理技術對入庫、調撥、出庫、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數據進行自動化採集,實現后裝物資聯網統調,精確管控。
讓設備自己“感知冷暖”。他們在坑道、庫房、機房安裝環境感應裝置,隻要坑道、機房的溫濕度超過正常值,調溫調濕裝置就會自動啟動,確保機電線設備的正常運轉。
據了解,“智慧軍營”投入實際運行以來,日平均訪問量1500余次,累計傳遞消息5萬余條,組織網上教學近百次、戰備演練50余次,系統總體穩定,效益明顯。
相關文章
醫療影像行業正步入智慧時代
醫在醫院放射科,醫生手持無線 DR 探測器在患者身旁擺位進行拍照,短短數秒之后,患者清晰的放射圖像就出現在電腦屏幕上;醫生使用基于 “ 虛擬桌面 ”的智能客戶端,可以在任何一臺工作站上按照自己的配置使用所需要的任何功能。
建設信息時代的智慧軍營——記南京軍區某通信團
代碼一鍵發出,人員物資迅速集結,平戰轉換瞬間完成;鼠標輕輕一點,資源信息盡顯屏幕,遠程授課如臨其境;環境稍有變化,溫控設備立即感應,調節系統自動開啟……3年前,南京軍區某通信團團長常如平在他的《智慧軍營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