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活躍市場 智能交通規模中有不足
[ 導讀 ]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號召與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大批的傳統安防類企業與交通基礎設備生產商陸續進軍智能交通行業,促進了我國智能交通行業的迅速發展。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號召與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大批的傳統安防類企業與交通基礎設備生產商陸續進軍智能交通行業,促進了我國智能交通行業的迅速發展。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智能交通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2012年智能交通行業保持了21.7%的增長速度;2013年,中國智能交通毛利約為5.59億元,比2012年同比增長8.2%。而隨著水陸空聯程聯運的大交通體系逐步形成,車聯網、船聯網等智能模塊或將成為下一步發展重點。
政策支持,智能交通概念活躍市場
隨著中國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和汽車數量井噴式增長,城市擁堵問題近年幾何級數地出現,同時伴生愈加嚴重的交通事故、噪聲污染和尾氣排放,明顯地制約了城市的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擁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長有限而需求增長過快;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駕駛者素質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機動車發展的進度。在傳統手段無能為力或性價比過低時,讓交通更為順暢的任務就轉向了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
智能交通系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交通管理系統、公共交通系統、車輛控制系統、貨運管理系統、電子收費系統、緊急救援系統等部分組成。
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在未來五年中國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運輸的現代化水平。我國目前仍處于智能交通的初級階段,推動因素主要來自于增強政府的監管能力,交通監控系統和集成交通指揮平臺在這一階段迎來需求的爆發和行業的快速增長。
無可厚非,政策支持是智能交通發展的有力支撐。資料顯示,智能交通最早由美國提出,隨后歐洲、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也加入這一行列,全球正在形成一個新的ITS產業鏈。各國ITS的發展也主要是國家政策支持,我國ITS研究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該行業的研究及建設,尤其近幾年,國家連續推出多項發展計劃,且人口大國的國情給我國智能交通應用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對于交通投資規模,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經濟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李連成表示,“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將達12萬公里,目前通車里程是9.5萬公里,再加上鄉鎮、建制村以及一些線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資規模在2.5萬億左右;“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這必將引爆新一輪高潮。
停車場智能化衍變是主題
停車場系統作為智能交通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智能化是趨勢必然,需求在即。根據《2006年-2014年中國出入口控制與管理系統細分市場研究及重點企業競爭力深度調研報告》數據,2009年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1.5億元,2010年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市場需求達到14.5億元;2011年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市場規模約可以達到18億元。初步估算,2014年,停車場市場需求將可能超過37億元。根據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一套價格平均在3-6萬元之間,據此推算,2014年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需求量約為8萬套左右。由此可見,停車場市場潛力較大,行業前景較好。
智能化是未來停車場發展的大勢所趨,智能停車場最新的技術和應用趨勢主要有云停車服務平臺、無人值守自助繳費。未來,智能停車場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停車場實現聯網共享數據,打破信息孤島,建設智慧停車物聯網平臺,實現停車誘導、車位預定、電子自助付費、快速出入等功能。
◇停車誘導、車位引導和反向尋車系統快速普及,目前在建的停車場越來越大,動輒幾千個車位以上,這樣大的停車場如果沒有引導和尋車系統而靠人員疏導的話,對管理人員和客戶都是一個災難。
◇無人化服務逐漸普及,由于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過去靠人海戰術管理停車場的方法越來越不行了,參照國外的發展經驗,停車場的自動化程度將越來越高,管理人員逐漸減少,直至實現無人化服務。
◇手機實現車位預定、支付、尋車等功能,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這兩年快速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了固定互聯網用戶,利用手機訂餐、購買電影票、下載優惠券、交友等已經普及,所以停車場中的這些應用將快速普及。
◇立體車庫增多,我國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土地成本高,參照日本等國的經驗,立體車庫具有占地少、利用率高、進出方便等優勢,將會快速發展。
車聯網試水,發展重點或有不足
數據顯示,今年的全球車聯網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8.2億美元。據調查,用戶中有超過70%的車主聽說過“車聯網”,其中逾40%存在主動查找和使用的意愿;實際使用過車聯網服務的用戶已超20%,超過50%的預購車主有接受車聯網服務想法;車聯網服務在中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用戶基礎,近30%的用戶表示愿付費使用。
沒錯,隨著智能交通的不斷完善發展,以車聯網為主的系列智能交通模塊迅速起步。預計市場進入成熟期后,車聯網將與城市主網互聯互通,智慧城市內部開始融合,向高水平的智慧城市發展,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在不久的將來,車聯網有望延伸至金融、緊急救援、醫院、汽車維保、交通運輸、IT等諸多領域。
然而,車聯網試水,發展重點有不足。
車聯網產品滿足了用戶希望用更簡單的方式解決出行的一系列問題的消費需求,未來有望迎來車聯網市場的高速發展期。不過,我們也應客觀地看到,目前車聯網產業鏈仍不完善,車聯網價值鏈距離成熟這一目標還很遠。
目前我國車聯網應用受用戶歡迎的主要是在車載導航和高速公路電子停車收費方面的功能。這是基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DSRC(專用短程通信技術)等技術的識別系統和車載信息服務系統中的電子地圖、導航定位等服務,已經應用得比較成功。而在其他技術領域,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大多數還在試用階段,遲遲未能推廣應用。甚至有的用戶擔心車聯網技術發展在為人們駕駛提供了進一步安全保障的同時,也可能讓人們增加操控汽車的難度。同時,還有用戶認為,車內半導體數量增多會加大電磁干擾,進而增加了安全隱患。
此外,目前車聯網的商業模式不清晰、行業標準缺乏以及網絡覆蓋與帶寬等因素,又進一步拖累了車聯網技術發展的腳步。大多數汽車廠商并未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固有的汽車產業模式,互聯網元素只是汽車的附加功能。目前的車聯網系統大多選擇在Linux或Android系統基礎上重新開發,但是出于安全性等問題考慮,很多企業不愿開放自己的系統,各系統無法兼容,不同系統間無法訪問。
因此,大力研發完善車聯網技術將成為企業提升服務品質、進軍中高端市場及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現在應用Android平臺的車聯網產品與傳統的產品相比優勢有不少,但Android技術的源頭應用只為便攜式數碼類產品,把它嫁接在汽車上,其開發難度、實操體驗及對汽車安全性的影響,仍然面臨未知的考驗。這些企業所研發的車聯網產品種類紛繁,但產品的技術還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的空間。
目前的車聯網產品,還有許多功能需要新研發技術的完善和補缺:單點觸控、語音控制、操作平臺等功能仍然達不到人們的預期。目前國內后裝廠家所出貨的基于Android平臺的車載多媒體產品實際上并不多見,就算寥寥幾家企業的產品也因產品售價不菲,而導致銷量并不多。不少車企為了節約成本,寧愿舍棄車聯網系統,選擇更實用的操作平臺。
但作為未來發展重點,車聯網的試水是必然。不少企業已紛紛采取行動,在各地成立車聯網聯盟,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和培養專業人才方面下功夫,很多企業與企業或高校達成合作,聯手移動通信運營商備戰車聯網等等。今后,車聯網的發展將會日新月異,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車聯網產品將能更好更快地應用到汽車業領域當中,助力智能交通建設發展。
智能交通有規模 特征風險需了解
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偏“硬”偏“散”。從行業規模看,美國、日本的智能交通行業收入分別達到1,118億和377億美元,而我國不到380億人民幣。從行業格局看,海外較為集中,項目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占60%-80%市場份額;我國仍以硬件投入為主,占比達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龍頭企業整體份額低于1/4。就如同上文所述,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發展公共交通,建立基于智能交通ITS。
未來幾年將是中國智能交通發展的上升時期,將對提高城市交通設施利用效率、提升交通系統服務水平、促進節約型城市交通系統產生積極影響。所以,特征風險需了解。
首先,周期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應用于公用事業,需求比較穩定,且目前屬于行業發展前期,其周期性特征較弱。
其次,區域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需求主要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及城市規模相關,因此市場主要集中于經濟比較發達的大中城市,呈現出一定的區域性特點。
第三,季節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行業主要客戶為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門、道路規劃和建設管理部門等,大多屬于政府采購的內容,需要依據政府采購的流程采取招投標的方式進行。而政府采購部門一般在上半年制定采購計劃和進行項目需求調研和設計,下半年才安排進行實施。并且,由于政府預算管理的特點以及資金支付的審批手續繁瑣,主要在第四季度支付采購款項,上述情形使得本行業的經營特點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節性特征。
第四,排他性。國家相關部門對本行業從業資質的要求,是限制其他企業進入本行業的主要資質門檻。生產無線電發射設備,均須經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其發射特性進行型號核準,核發“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證”。國家對接入公用電信網使用的電信終端設備、無線電通信設備和涉及網間互聯的電信設備實行進網許可制度,實行進網許可制度的電信設備必須獲得信息產業部頒發的進網許可證。
結語
從各省市發展規劃來看,中國大多數城市從2009年起大規模增設公交道,建設新的軌道交通,以構建大公交網絡。國家和地方政府將投入大量資金采購應用于公交、地鐵、輕軌和出租車的各種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和產品。同時,由于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交通的城鄉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交通信息化的范圍逐步向城鎮郊區擴展,全國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水平將有顯著提高。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政策支持,智能交通概念活躍市場
隨著中國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和汽車數量井噴式增長,城市擁堵問題近年幾何級數地出現,同時伴生愈加嚴重的交通事故、噪聲污染和尾氣排放,明顯地制約了城市的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擁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長有限而需求增長過快;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駕駛者素質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機動車發展的進度。在傳統手段無能為力或性價比過低時,讓交通更為順暢的任務就轉向了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
智能交通系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交通管理系統、公共交通系統、車輛控制系統、貨運管理系統、電子收費系統、緊急救援系統等部分組成。
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在未來五年中國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運輸的現代化水平。我國目前仍處于智能交通的初級階段,推動因素主要來自于增強政府的監管能力,交通監控系統和集成交通指揮平臺在這一階段迎來需求的爆發和行業的快速增長。
無可厚非,政策支持是智能交通發展的有力支撐。資料顯示,智能交通最早由美國提出,隨后歐洲、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也加入這一行列,全球正在形成一個新的ITS產業鏈。各國ITS的發展也主要是國家政策支持,我國ITS研究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該行業的研究及建設,尤其近幾年,國家連續推出多項發展計劃,且人口大國的國情給我國智能交通應用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對于交通投資規模,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經濟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李連成表示,“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將達12萬公里,目前通車里程是9.5萬公里,再加上鄉鎮、建制村以及一些線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資規模在2.5萬億左右;“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這必將引爆新一輪高潮。
停車場智能化衍變是主題
停車場系統作為智能交通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智能化是趨勢必然,需求在即。根據《2006年-2014年中國出入口控制與管理系統細分市場研究及重點企業競爭力深度調研報告》數據,2009年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1.5億元,2010年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市場需求達到14.5億元;2011年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市場規模約可以達到18億元。初步估算,2014年,停車場市場需求將可能超過37億元。根據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一套價格平均在3-6萬元之間,據此推算,2014年國內停車場管理系統需求量約為8萬套左右。由此可見,停車場市場潛力較大,行業前景較好。
智能化是未來停車場發展的大勢所趨,智能停車場最新的技術和應用趨勢主要有云停車服務平臺、無人值守自助繳費。未來,智能停車場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停車場實現聯網共享數據,打破信息孤島,建設智慧停車物聯網平臺,實現停車誘導、車位預定、電子自助付費、快速出入等功能。
◇停車誘導、車位引導和反向尋車系統快速普及,目前在建的停車場越來越大,動輒幾千個車位以上,這樣大的停車場如果沒有引導和尋車系統而靠人員疏導的話,對管理人員和客戶都是一個災難。
◇無人化服務逐漸普及,由于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過去靠人海戰術管理停車場的方法越來越不行了,參照國外的發展經驗,停車場的自動化程度將越來越高,管理人員逐漸減少,直至實現無人化服務。
◇手機實現車位預定、支付、尋車等功能,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這兩年快速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了固定互聯網用戶,利用手機訂餐、購買電影票、下載優惠券、交友等已經普及,所以停車場中的這些應用將快速普及。
◇立體車庫增多,我國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土地成本高,參照日本等國的經驗,立體車庫具有占地少、利用率高、進出方便等優勢,將會快速發展。
車聯網試水,發展重點或有不足
數據顯示,今年的全球車聯網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8.2億美元。據調查,用戶中有超過70%的車主聽說過“車聯網”,其中逾40%存在主動查找和使用的意愿;實際使用過車聯網服務的用戶已超20%,超過50%的預購車主有接受車聯網服務想法;車聯網服務在中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用戶基礎,近30%的用戶表示愿付費使用。
沒錯,隨著智能交通的不斷完善發展,以車聯網為主的系列智能交通模塊迅速起步。預計市場進入成熟期后,車聯網將與城市主網互聯互通,智慧城市內部開始融合,向高水平的智慧城市發展,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在不久的將來,車聯網有望延伸至金融、緊急救援、醫院、汽車維保、交通運輸、IT等諸多領域。
然而,車聯網試水,發展重點有不足。
車聯網產品滿足了用戶希望用更簡單的方式解決出行的一系列問題的消費需求,未來有望迎來車聯網市場的高速發展期。不過,我們也應客觀地看到,目前車聯網產業鏈仍不完善,車聯網價值鏈距離成熟這一目標還很遠。
目前我國車聯網應用受用戶歡迎的主要是在車載導航和高速公路電子停車收費方面的功能。這是基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DSRC(專用短程通信技術)等技術的識別系統和車載信息服務系統中的電子地圖、導航定位等服務,已經應用得比較成功。而在其他技術領域,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大多數還在試用階段,遲遲未能推廣應用。甚至有的用戶擔心車聯網技術發展在為人們駕駛提供了進一步安全保障的同時,也可能讓人們增加操控汽車的難度。同時,還有用戶認為,車內半導體數量增多會加大電磁干擾,進而增加了安全隱患。
此外,目前車聯網的商業模式不清晰、行業標準缺乏以及網絡覆蓋與帶寬等因素,又進一步拖累了車聯網技術發展的腳步。大多數汽車廠商并未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固有的汽車產業模式,互聯網元素只是汽車的附加功能。目前的車聯網系統大多選擇在Linux或Android系統基礎上重新開發,但是出于安全性等問題考慮,很多企業不愿開放自己的系統,各系統無法兼容,不同系統間無法訪問。
因此,大力研發完善車聯網技術將成為企業提升服務品質、進軍中高端市場及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現在應用Android平臺的車聯網產品與傳統的產品相比優勢有不少,但Android技術的源頭應用只為便攜式數碼類產品,把它嫁接在汽車上,其開發難度、實操體驗及對汽車安全性的影響,仍然面臨未知的考驗。這些企業所研發的車聯網產品種類紛繁,但產品的技術還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的空間。
目前的車聯網產品,還有許多功能需要新研發技術的完善和補缺:單點觸控、語音控制、操作平臺等功能仍然達不到人們的預期。目前國內后裝廠家所出貨的基于Android平臺的車載多媒體產品實際上并不多見,就算寥寥幾家企業的產品也因產品售價不菲,而導致銷量并不多。不少車企為了節約成本,寧愿舍棄車聯網系統,選擇更實用的操作平臺。
但作為未來發展重點,車聯網的試水是必然。不少企業已紛紛采取行動,在各地成立車聯網聯盟,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和培養專業人才方面下功夫,很多企業與企業或高校達成合作,聯手移動通信運營商備戰車聯網等等。今后,車聯網的發展將會日新月異,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車聯網產品將能更好更快地應用到汽車業領域當中,助力智能交通建設發展。
智能交通有規模 特征風險需了解
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偏“硬”偏“散”。從行業規模看,美國、日本的智能交通行業收入分別達到1,118億和377億美元,而我國不到380億人民幣。從行業格局看,海外較為集中,項目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占60%-80%市場份額;我國仍以硬件投入為主,占比達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龍頭企業整體份額低于1/4。就如同上文所述,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發展公共交通,建立基于智能交通ITS。
未來幾年將是中國智能交通發展的上升時期,將對提高城市交通設施利用效率、提升交通系統服務水平、促進節約型城市交通系統產生積極影響。所以,特征風險需了解。
首先,周期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應用于公用事業,需求比較穩定,且目前屬于行業發展前期,其周期性特征較弱。
其次,區域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需求主要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及城市規模相關,因此市場主要集中于經濟比較發達的大中城市,呈現出一定的區域性特點。
第三,季節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行業主要客戶為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門、道路規劃和建設管理部門等,大多屬于政府采購的內容,需要依據政府采購的流程采取招投標的方式進行。而政府采購部門一般在上半年制定采購計劃和進行項目需求調研和設計,下半年才安排進行實施。并且,由于政府預算管理的特點以及資金支付的審批手續繁瑣,主要在第四季度支付采購款項,上述情形使得本行業的經營特點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節性特征。
第四,排他性。國家相關部門對本行業從業資質的要求,是限制其他企業進入本行業的主要資質門檻。生產無線電發射設備,均須經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其發射特性進行型號核準,核發“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證”。國家對接入公用電信網使用的電信終端設備、無線電通信設備和涉及網間互聯的電信設備實行進網許可制度,實行進網許可制度的電信設備必須獲得信息產業部頒發的進網許可證。
結語
從各省市發展規劃來看,中國大多數城市從2009年起大規模增設公交道,建設新的軌道交通,以構建大公交網絡。國家和地方政府將投入大量資金采購應用于公交、地鐵、輕軌和出租車的各種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和產品。同時,由于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交通的城鄉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交通信息化的范圍逐步向城鎮郊區擴展,全國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水平將有顯著提高。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04月29日 10:11和訊網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04月22日 21:14華夏物聯網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04月22日 21:21蘇州日報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
04月30日 14:30IT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