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道導航無線城市“智能”之路
隨著世界城市化、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服務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城市在發展上、經濟上和政治上獲得了更多的主控權和話語權。新一代無線城市的發展內涵,就是要在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應對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相關信息與需求,為市民創造出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娛樂環境,實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繁榮。
智能管道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業務特點為宗旨的新型網絡發展理念,為新一代無線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智能化的網絡基礎設施,為城市發展的“智能”之路保駕護航。
新一代無線城市新特點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一代無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衍生出許多新的特點:
1. 移動性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飛速發展,新一代無線城市“移動性”的特性越來越顯著。在新一代無線城市的生活和工作中,隨時隨地的信息獲取與查閱,高效便捷的事件處理與實施,準確全面的趨勢預計與決策,都離不開“移動化”特性。移動生活、移動辦公、移動政務、移動監控……“移動性”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為新一代無線城市的快速發展添磚加瓦。
2. 多樣終端
在城市在“智能”運作過程中,傳感器、RFID、二維碼、手機、PDA、計算機……各種各樣的終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隨著無線城市發展的不多深入,“多終端”的特性將會越發凸顯出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具有行業特色的終端將大量涌現,這些終端將為實現其所在領域智能辦公做出突出貢獻。與此同時,由多終端引發的終端與網絡間平滑接入,終端與終端間智能切換等技術問題將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3. 泛在網絡
與傳統網絡單純“機器與機器”間的互聯不同,新一代無線城市的發展要求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按需進行的信息獲取、傳遞、存儲、認知、決策、使用等服務。這個無處不在的“大網”具有超強的環境感知、內容感知及智能性, 為個人和社會提供泛在的、無所不含的信息服務和應用。
4. 豐富應用
伴隨著新一代無線城市的發展,用戶結構將呈現多層次化特征,用戶行為也多樣化,長尾需求進一步顯現,尤其是商務、生活及個性化的移動應用需求存在較大市場空間,由此將催生出更多應用提供商投入到應用的研發和運營中去。2011年作為[FS:PAGE]“服務開放年”,各大互聯網企業(如淘寶、百度、新浪等)紛紛研發并發布自己的開放服務平臺。對于這些大型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只有不斷滿足用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研發出更多更豐富的應用,才能在互聯網界占有一席之地,同時利用已積累的強大客戶群來吸引更多的第三方開發者來為自己的用戶開發應用。在這個由“用戶、互聯網企業、開發者”組成的閉環中,豐富的應用作為直接交付物,隨著閉環的運行不斷流動,促進整個生態系系統的繁榮。
5. 海量數據
隨著無線城市的發展,人、建筑、車輛、設施……城市中所有的人和物都將會以數據信息的形式被采集、傳輸、匯聚和分析。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的土地上,這樣的數據規模將會是非常巨大的。海量數據的存儲、強大的計算分析能力以及數據的安全性將成為我們在新一代無線城市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如果說“云計算”在提出初期還僅僅是個比較空泛的概念,那么“新一代無線城市”推動其變成現實。
傳統電信運營受到沖擊
眾所周知,電信運營商在新一代無線城市的策劃和實施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發展的不斷深入,傳統的電信網絡僅僅是業務承載的通道,不能識別通道上川流不息的形形色色的業務,對于業務比特流不加區別地處理的運營方式,受到了強烈的沖擊[1]:
終端復雜:新型終端、智能手機、桌面視頻和統一通信軟件都為運營商增加新的業務提供能力,但同時也增加了復雜性以及運營和支撐成本。
業務繁雜:更多的選擇意味著運營商可以進行更多的市場細分并能更好地為目標市場提供服務,但太多的選擇也會讓用戶眼花繚亂。通過捆綁的策略雖然可以簡化業務的種類,但也會給運營商帶來更多挑戰。
應用豐富:網絡和終端的開放平臺引入了新的應用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擴大了用戶的選擇,但也給運營商帶來了更高的復雜性和困擾,在這種開放平臺的前提下,誰能主導用戶關系?數據量爆炸式增長,每單位收入的下降、大數據量消費終端的出現以及用戶的頻繁使用,使得數據業務從“殺手級應用”朝著“網絡殺手”轉變。運營商必須有效管理數據流量并提供有效支持。
業務細分:即便在全IP 網絡中,也并不是所有數據包都是平等的。運營商必須將業務和用戶進行細分,對不同需求,不同級別,提供不同優先級的服務,同時對于QoS機制、安全保障、傳輸速率劃分不同級別。
伙伴主導:原來以運營商為中心的產業鏈現在正悄悄地向服務提供商和終[FS:PAGE]端提供商傾斜。運營商必須適應這種改變,并加強自身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其在數據業務、利潤調整、計費關系等環節的作用。
形式緊迫,電信運營商必須在被“邊緣化”之前,盡快改變“啞管道”的運營方式,利用可靠安全的網絡通道、豐富的用戶資源和直達客戶的收費渠道,不斷整合互聯網應用和內容提供商,構建為以自己為核心的價值鏈條(如圖1所示)。
同時,運營商使得整個價值鏈不斷裂變細分,由“哭泣曲線”向“微笑曲線”轉變,價值鏈中的高利潤區由中間向兩端,產業鏈上各方都積極向兩端發展,希望占據高利潤區域,進而成就電信運營商的“智能管道”之路,促進新一代無線城市的不斷發展。
智能管道發展現狀
“智能管道”的理念雖然提出時間不長,但是受到各大電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以及設備廠商的重視,紛紛提出設計實施方案[2]。
愛立信解決方案:在某些國家被采納
基于PCC架構,在核心網網絡結構上新增兩個主要網元,分別是SAPC(ServiceAwarePolicyControl,業務感知策略控制引擎)及SASN(ServiceAwareSupportingNode,業務感知支持節點)。其中,SAPC是所有上述提及的優先策略的控制節點。SASN則支撐其他業務節點,具體實現這些功能。
目前,愛立信的智能管道解決方案已在不少地方得到應用。芬蘭運營商Elisa,通過智能管道在傳統流量計費基礎上,實現了按帶寬計費。沃達豐西班牙則在企業級移動寬帶市場實現了這一應用。法國Orange通過部署智能管道為移動電視用戶提供了優于普通用戶的業務體驗。其他一些歐洲運營商則通過網絡對終端類型的區分,為高ARPU值用戶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國內某設備制造商的智能分組核心網:解后顧之憂
基于先進的路由器平臺,采用控制面和數據面分離,以及獨立業務解析引擎的獨特分布式架構,信令、數據面和業務感知分別基于不同的處理器。這不僅可以實現業務解析能力,并且業務解析開啟后,不降低系統的容量和性能,解除了運營商的后顧之憂。
國內某設備制造商的ISMS解決方案:可實現多種功能
基于PCC架構,核心子系統包含xGW(ZTE核心網網關),ISAG(互聯網業務分析與管理網關),RCP(ZTE策略決策網元),SPR/HSS(ZTE用戶業務簽約管理網元)和自助業務簽約的Portal服務器,主要完成業務識別,用戶業務行為感知,業務帶寬控制,策略路由與業務計費策略管理與執行功能;符合3GPP規范的計費子系統包含OCS和OFCS和自助繳[FS:PAGE]費的Portal服務器,實現在線計費,離線計費和用戶賬戶管理功能;用戶業務統計分析子系統包含用戶業務行為分析服務器和輔助防火墻,主要完成用戶移動業務的歸類統計和分析功能;安全防護子系統主要實現系統和用戶的病毒防護功能。
構筑智能體系
在無線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本著“能力開放、安全運營、豐富應用、便捷開發”的理念,構筑出一個智能體系,實現以用戶需求特征為主導,為其提供隨時隨地、快速、全面、準確的交互信息查找,推薦特定業務組合,并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為內容和應用提供者,提供業務快速部署和靈活調整、提供直達客戶的通路、將內容和需求進行快速與精準匹配,并提供高信用的收費渠道;同時改變電信運營商“啞管道”的現狀,實現智能的資源調配、多業務的接入、復雜業務管理、計費策略、終端感知與管理、用戶管理等全方位智能管理。
智能體系
筆者經過多方調研,參照中國電信運營商的架構理念,給出了智能體系的初步構想,很多方面還很不全面,有待改進。
從網絡側能力開放和終端側能力開放兩個方面考慮,構筑智能體系,打造核心能力平臺,有效支撐移動互聯網業務敏捷研發和運營機制,以通用體系保障業務可持續發展與有機融合,避免重復開發和投資建設。 網絡側構建智能管道,實現互聯網和電信網路中融合服務能力的開放,并充分考慮認證鑒權、安全保護、內容共享、服務分發、服務推送等關鍵技術,以云計算為基礎,實現能力的智能承載、資源的智能調度以及業務的智能管理。終端側構建智能的終端,通過開放的運行環境、豐富的業務能力、有效的安全機制,實現了終端上網絡的互聯互通、系統的高度適配、業務的跨平臺運行。
智能管道
愛立信對于智能管道的概念最為明確,智能管道的“智能”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能夠實現對豐富應用的優先級設置;
第二層,能夠對不同的通信服務進行優先級設置;
第三層,能夠對不同的服務種類進行區分;
第四層,也是核心的部分,可以通過網絡優化,實現對接入質量的優先級設置。
智能管道是在原有網絡資源的基礎上,實現體驗和網絡性能的雙提升。作為智能管道的運營商,必須將目前的運營管理工作從以網絡技術為核心轉向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從網絡、業務、用戶和市場四個維度進行全方位思考,通過運營轉型來保持收入的持續增長和成本的持續降低。智能管道運營,需要針對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設計出更有[FS:PAGE]針對性的服務。
首先,實現區分忙閑時的優先級策略,一些大量使用P2P下載的用戶對下載的時間被沒有要求,可以通過閑時的資費優惠,保障忙時高優先級用戶的業務優先級;
其次,實現基于位置的優先級策略,一些用戶可能對在商務區、辦公區的移動寬帶使用提出更高質量要求,此時,可以制定專門套餐方案;
再次,實現基于業務的優先級策略,比如,對移動視頻類業務的“粉絲”,可以量身定制特殊服務,保障他們享用較一般移動視頻用戶更高的業務等級,這一點還尤其適用于行業用戶;
第四,實現基于終端類型的業務優先級設置,比如,由于iPhone套餐綁定用戶ARPU值較高,網絡可以感知到終端類型,從而實現對他們的優先保障;
第五,實現流量續訂,在目前大多數運營商實施按流量計費的情況下,讓用戶可以在流量用盡的情況下,主動續訂,在改善服務的同時,也為運營商帶來更多收入增長機會。
此外,智能管道還讓運營商可以對用戶進行流量限制約定,以更有利于網絡資源的公平使用。無線頻譜的稀缺性本身也使得運營商必須優化對無線資源的使用。
隨著無線城市的飛速發展,智能管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暢想,它必定在城市的“智能”之路上揚帆導航!
參考文獻
[1]//www.tele.com.cn/news/display/article/19080新型運營商:從智能管道做起
[2]//www.ccidcom.com/html/yaowen/201102/28-137921.html解析智能管道技術路線 實現“分車道”傳輸
[3] //www.techweb.com.cn/news/2010-10-13/696392.shtml智能管道引領移動寬帶和融合IP網絡
[4]宋俊德,馬琳 《“運營支撐平臺”將面臨一次新的革命》
相關文章
中移動回防“智能管道”
對于剛剛走過十年的中移動而言,劇烈的環境改變已經使運營商原有的核心地位不再穩固,對于未來網絡的運用將是中移動續寫輝煌的保證,而新的定位將根植于“智能管道”。
鄔賀銓發表主題報告:從智能管道到智能服務
以“智變中的ICT產業:開創應用和服務新時代”為主題的“ICT中國·2012高層論壇”9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在19日上午的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從管道智能化、終端智能化、網絡智能化、業務智能化以及城市智能化五個方...
智能管道:未來的基礎設施云
通信網絡發展已經超過百年,IP網絡也已經規模商用了10多年,并且成功替代了傳統以語音為主要業務的電信網絡和以視頻廣播為主要業務的有線廣播,成為三網融合的統一網絡技術,Anything over IP已經成為現實。那么為什么現在...
馬繼華:智能管道能拯救運營商嗎?
據說,運營商都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地地道道的管道,從而變成增量不增收的為互聯網企業打工的“活雷鋒”,所以,很多人提出要做“智能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