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寶坻區溫室大棚用上“電子眼”
記者在天津市寶坻區蔬菜技術推廣中心看到,幾名技術人員正坐在電腦前查看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光照的曲線圖。
該區蔬菜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主任樊士偉告訴記者,這些數據是從15公里外的方家莊鎮綠野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里傳來的,技術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對棚室里的情況一清二楚。
為了弄清數據是如何傳輸的,記者和樊士偉驅車來到了綠野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蔬菜種植基地。上午9:00左右,我們走進了一個占地1畝的辣椒溫室大棚,一個像電子測速儀的設備“站立”在辣椒中間,上面裝有攝像頭、電子顯示屏。
樊士偉告訴記者,就是這套設備通過無線傳感器自動采集大棚里的各種環境參數,通過無線方式接入互聯網,用戶即便不在現場也能借助電腦或手機了解棚室里的環境參數,當溫度、濕度等參數超出合理區間時,技術人員就能分析出可能發生的病害等情況,第一時間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指導農戶生產。
據了解,這套系統是寶坻區蔬菜技術推廣中心投資3.5萬元,在今年11月份引進的農用通設施農業環境監控系統。
據了解,該系統是首次在寶坻區溫室大棚試驗運行,技術人員通過這個系統可及時處理突發狀況,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同時科學掌握蔬菜的生產情況,從而提高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關文章
邦納DX70無線網絡系統 -礦場上的電子眼
用“電子眼”監管好國土資源
“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部門將著力構建“智慧國土”,通過統籌遙感、視頻、地面監測和空間定位等多種傳感器獲取的數據,并與網上信息系統數據集成整合,實現對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災害的實時動態和智能化監測監管,深度挖掘海量國土資源數據,...
北京擬投3000萬元為6萬餐館安裝電子眼
新鄉市的智能溫室大棚,你知道嗎?
在新鄉市區至長垣縣城的公路上,剛進長垣縣境,許多司機和乘客在不經意間向路南觀望,在看到路邊一棵碩大的“翡翠白菜”塑像和一排威武氣勢的鋼結構溫室大棚時,都不禁由衷地贊嘆一聲。